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分离富集等目的,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优化选择溶剂和致孔剂为甲醇,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采用沉淀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制备对应的MIP和NIP,沉淀聚合法的MIP与NIP平均产率分别为57.48%和58.85%,本体聚合法的MIP与NIP分别为91.35%和92.71%.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操作过程简便性考虑,沉淀聚合法为较优的合成方法.三聚氰胺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与丙烯酰胺之间主要以氢键形成1∶3型结合物,产生特异性的选择性分子识别,结合常数K达到4.93×105,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分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多孔醋酸纤维膜为支撑体制备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研究萘普生模板分子与丙烯酰胺单体摩尔比及成膜溶剂种类等对分子印迹复合膜的膜通量、膜选择结合性以及膜分离选择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萘普生模板分子与丙烯酰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10时,以四氢呋喃为成膜溶剂,在光引发条件下制得的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对萘普生和酮洛芬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25℃时,醋酸纤维-(S)-萘普生分子印迹复合膜的膜通量达19.7 L/(m2.h),萘普生/酮洛芬的结合选择性因子1α为2.8,萘普生/酮洛芬的分离选择性因子2α为5.6。  相似文献   

3.
以茄尼醇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茄尼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茄尼醇分子印迹复合膜(MIM).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渗透特性,并用于烟叶样品中茄尼醇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MIP的印迹因子可达2.20,其对混合标准溶液中的茄尼醇的吸附率达66.9%,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茄尼醇的性能;所制备的MIM能阻碍印迹分子的渗透,显示出对印迹分子茄尼醇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磺胺主要用于抗菌消炎,但易产生耐药性.本文以磺胺(SNM)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利用量子化学方法,采用DFT/B31YT/6-311++G**基组优化计算模板与功能单体的结构参数和能量来研究磺胺分子印迹聚合体系的不同功能单体和磺胺相互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磺胺分子印迹体系的最佳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AM).同时也计算模拟了分子印迹体系的溶剂化能大小,选择出了体系的最佳溶剂为三氯甲烷.研究结果对磺胺分子印迹的合成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杯芳烃中引入硫、氮原子可以改善普通杯芳烃的配合性能.在弱酸的催化下,使用硫杂杯[4]芳烃四酰肼衍生物3与芳醛衍生物4反应, 高产率地合成了新型的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硫杂杯[4]芳烃冠醚衍生物5,所合成的新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ESI-MS等证实.同时探讨了新型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5与系列α-氨基酸的配合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硫杂杯芳烃冠醚对氨基酸分子表现出有效的配合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出以罗丹明6G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7.64ⅹ10-4moL/L和4.35ⅹ10-3moL/L.对比罗丹明S和罗丹明B的结合特性,该印迹聚合物呈现了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带荧光基团蒽和芘的杯芳烃衍生物合成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杯芳烃带上荧光基团蒽和芘后,可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及荧光强度的不同改变,对碱金属离子、胍离子、伯胺分子及羧酸衍生物加以识别,荧光型杯芳烃作为一类能发出荧光的物质常被用作荧光探针,荧光型杯芳烃的合成颇具价值.本文综述了带荧光基团蒽和芘的单酚型和间苯二酚型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家早就预言 ,如果能获得碗状分子 ,而这个“碗”中又放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话 ,必将能获得具有特殊光学特性的液晶材料[1] .而杯芳烃就可以构成这样的“碗” .杯芳烃因其特殊的疏水功能和选择性配合金属离子的特性 ,以及易于通过母体杯芳烃合成具有各种特性的杯芳烃衍生物而得到广泛应用[2~ 7] ,被称为第三代超分子 .根据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具有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配合作用及发光的敏化作用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既有液晶性 ,又能配合金属离子和敏化金属离子发光的杯 [4 ]芳烃衍生物 (E) ,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未见报1 实验1…  相似文献   

9.
苏丹红Ⅲ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丹红Ⅲ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对苏丹红Ⅲ有较好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8.44×10-4mol/L和8.12×10-3mol/L;对比苏丹红Ⅰ和苏丹红IV的结合特性,该印迹聚合物呈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绿原酸印迹聚合物微球沉淀聚合法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原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讨论了溶剂、功能单体、引发剂(AIBN)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乙腈为致孔剂,0.25 mmol模板分子,1 mmol MAA为功能单体,10 mmol EGDMA为交联剂,12.23 mg AIBN为引发剂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Scatchard分析表明在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存在2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FTIR,SEM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吸附和HPLC等方法研究了印迹球状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水溶液中的色氨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色氨酸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17β-雌二醇(17β-E)及结构类似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和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等六种单体的相互作用。分别用紫外光谱 (UV)、红外光谱 (IR)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表征了用各单体的乙腈溶液分别与模板的相互作用和用沉淀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全紫外聚合中,印迹17β-E 的TFMAA-co-TRIM聚合物的O—H振动吸收峰红移出现在聚合16h之后,C==O振动吸收峰则在聚合24h后发生红移。三种测试方法均证实TFMAA对17β-E有强相互作用,TFMAA-co-TRIM对雌二醇异构体(17β-E/17α-E)的印迹因子(IF)达到了3.01,分离因子α为2.28,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利用紫外法可初步检测各单体的乙腈溶液与模板相互作用强弱,再合成MIP,进行IR和HPLC表征,有助于筛选到对17β-E及结构类似物具有强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体。  相似文献   

13.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得了自乳化的肼基封端聚氨酯稳定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含酮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将含肼基和酮羰基的两种乳液共混,所得复合乳液用作塑 塑复合粘合剂,使其在室温下发生酮肼交联反应以提高粘接性能。考察了预聚反应时间对预聚反应程度、不同DMPA含量和R-值(预聚体中n(—NCO)/n(—OH))对聚氨酯乳液性能以及两种乳液配比对胶膜凝胶含量、吸水率及180°剥离强度的影响,并比较了含肼基聚氨酯和小分子己二酰肼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预聚反应210min、DMPA质量分数4.5%、R值小于1.5时,可制得稳定的聚氨酯乳液;随着共混乳液中肼基含量的增加,乳胶膜凝胶含量增大,吸水率增加,180°剥离强度降低;含肼基的聚氨酯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优于小分子己二酰肼的改性。  相似文献   

14.
AM/AA/AMPS/DMAM的反相微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主单体,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作为功能性单体,以庚烷为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SF281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四元共聚物AM/AA/AMPS/DMAM.研究所得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水相中单体浓度为45%,引发剂过硫酸铵加量为单体质量的0.3%,乳化剂加量为油相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 h,单体的摩尔比为AM:AA:AMPS:DMAM=52:25:15:8.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四元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LC-WPBE方法,以沙丁胺醇(SAL)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单一功能单体,MAA和AM为混合功能单体,模拟SAL与单一功能单体和混合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自组装体系的构型,并讨论其稳定复合物的成键作用位点及数目、自然键轨道(NBO)电荷的转移、结合能及溶剂化能,以及SAL与功能单体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计算结果表明,SAL与功能单体间均通过氢键形成分子结构互补的有序排列复合物,单体中MAA与SAL模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强,且在印迹比例为1∶4,以乙腈(ACN)为溶剂时,复合物能量最低,电荷的转移趋势最大.基于计算结果,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不同印迹比例沙丁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SAL-MIPs),结果表明,印迹比例1∶4时制备的聚合物吸附量最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由基共聚合,再经Hofmann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带胺基的可用于油溶性喷墨体系的聚丙烯酸酯的连接料。用红外光谱确定了酰胺基到胺基的转化。测定了采用特种官能团(酰胺基和胺基)的连接料的结构、含量与墨水体系稳定性、沉降率的关系。带胺基的聚丙烯酸酯的连接料配制成的墨水,体系稳定性好,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颜料具有较好的颗粒粒径和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抗紫外抗氧化性能为一体的功能有机物,设计合成含席佛碱片段的杯[4]芳烃衍生物4,用1HNMR、13C NMR、IR及MS((Maldi-Tof))表征新化合物的结构.研究4在波长280~400 nm范围内的紫外光谱,用DPPH.法测定4对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4在325 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有抗UVA活性;它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34%,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实验还发现,4的中间体5,11,17,23-四叔丁基-25,27-二羟基-26,28-二(酰肼基甲氧基)杯[4]芳烃3对自由基清除率很高,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氯丙酮作为亲电试剂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制得杯[8]酮衍生物,并进一步合成了杯[8]酮衍生物与稀土镨、铕的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热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固体配合物均为单核型分子,每种固体配合物都以2个杯[8]酮衍生物配体中的氧原子和中心离子配位,其中每个酮衍生物配体各以3个氧原子参与配位.另外,在两种固体配合物中,3个N,N-二甲基甲酰胺分子均以1个氮原子和中心离子配位.此时配位数为9,固体配合物呈对称的三冠三角棱柱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PP纤维为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海藻酸钠的存在下,采用紫外辐射引发,制备了PP纤维接枝BSA印迹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水凝胶(PP-g-PAM/CA MIP)。研究了单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和海藻酸钠浓度对BSA吸附量和印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为1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时,PP接枝的印迹水凝胶对BSA有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