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矛盾十分突出。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及发展模式,它是在反省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错误的基础上,研究和发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有力保障。该文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科技创新的意义及作用,粗提出建立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模型,把经过该评价系统模型筛选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砀山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砀山在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充分运用生态科技指导,开展生态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通过对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对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度的综合评价,得出生态农业建设推动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山区可持续农业与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农业是由“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及农村经济领域体现,它强调生态上健康、经济上有活力、社会能接受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景观生态构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山区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功能和结构,并概括了四类景观生态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6.
矿业城市生态足迹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业城市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典型矿业城市-焦作市近十年来的生态足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的生态足迹正在不断增大,而生态容量基本稳定,导致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较大。建议焦作市在未来几年,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对促进焦作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和深化,其本质是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社会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近年来较常用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贵州清镇市王家寨、羊昌洞两个生态环境背景相似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农村社区进行可持续能力评价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王家寨生态赤字2.706hm^2/人,社区生态环境处于极高的承载负荷下,传统种植业养畜、草地超载养畜、沼气池不足是造成社区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羊昌洞生态环境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盈余为0.401hm^2/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社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设生态城市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生态城市内涵及其特点,通过对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分析,阐明了生态城市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就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大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预测了大连市2015年的人均生态需求和生态承载力,以此反映大连市生产生活消费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表明:大连市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不构成明显威胁,对大连市以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预警的作用,它有助于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能源开采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只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经济、社会资源的多元化,才能有效推进能源开采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足迹分析中,区分消费型生态足迹和生产型生态足迹,生产型生态足迹又区分区域实际使用的和用于外部消费的生态足迹,提出区分总生态承载力和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等小范围地域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框架.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区,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其已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生态承载力与区内实际生产型生态足迹,目前保护区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对林、农等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产业层次较低,对经济、社会、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振江  涂起红 《江西科学》2022,40(1):95-98,124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用了“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结合吉安市2009—2018年的耕地生态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年产量,占地面积和年均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吉安市2009—2018年的10 a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增长了10.2%,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不到1.4%,2013年后吉安市人均耕地生态赤字速度明显加快,其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由弱可持续向弱不可持续发展,基于计算结果吉安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中需加强耕地保护,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减少耕地压力,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和计算方法,利用综合法和组分法测算了1996-2004年浙江省淳安县生态足迹,对淳安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综合法与组分法结果之间的差距。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淳安县目前正处于由可持续发展向不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临界点,由此提出了优化淳安县生态环境的措施;2种方法的结果差距则反映区域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模,对区域生态足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虹洁 《科技资讯》2006,(28):181-181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各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已达成共识。而构建生态税收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体系保障.本文就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做了一系列的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空间占用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根据Wackernagel等人的文献和我们对河南省生态空间占用的实际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主要探讨了生态空间占用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相关理论(承载力理论、投入产出潜力理论)以及支持生态空间占用法的金字塔模型等其他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芬芬 《科技资讯》2006,(12):243-243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出发,建立山东省生态经济分的指标体系,选择了27个适合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行政市为分类的基本单元,应用DP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把山东省17市分成3个生态经济区。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山东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4个子系统为核心,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CESDIS,构建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CESDED。应用CESDED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温州市1998-2003年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温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其它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检测技术在油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油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环境检测技术对油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环境检潮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油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得油田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谈文主要论述环境捡洲技术的运用在油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井针对其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任金旺 《太原科技》2003,(6):58-58,60
对阳曲县侯村乡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自然、经济、土地利用状况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林业建设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土地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的任务和措施,以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