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判断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6年的生态赤字为1.0009hm2,这表明江西省的生态需求大大超过了生态的承载力,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足迹分析中,区分消费型生态足迹和生产型生态足迹,生产型生态足迹又区分区域实际使用的和用于外部消费的生态足迹,提出区分总生态承载力和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等小范围地域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框架.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区,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其已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生态承载力与区内实际生产型生态足迹,目前保护区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对林、农等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产业层次较低,对经济、社会、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测量未来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等消费活动是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采用地方生产力指标体系,在计算2004年大连金港区的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金港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大连市金港区的生态赤字为1.5201 hm2/人;规划至2010年,金港区的生态赤字为:1.7023 hm2/人。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金港区的进一步规划发展,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量的增加,生态承载力的增加幅度小于生态足迹的增加幅度,导致生态赤字的增大。计算结果将为优化金港区的城市生态结构、完善其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通过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从而来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本文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呼伦贝尔市地区人均生态盈余3.4hm^2,认为该地区发展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3—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成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成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扩大,四川省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根据定量测评结果分析了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根据嘉陵江流域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嘉陵江流域200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2001年总生态足迹高达64654135hm^2,人均生态足迹为1.4395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98hm^2,仅相当于入均生态足迹的43.06%,入均生态赤字0.8197hm^2.嘉陵江流域属于全球尺度可持续而地方尺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类型,应从减少人均生态足迹、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控制人口三方面入手,减小生态赤字,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和分析了都安县1997、2001和200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结果显示,近5年来都安县人均生态足迹大大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出现了生态赤字.整个县域呈现出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不强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过高的特点,这表明当前都安县的自然资源利用率很低,县域的发展处于一种非可持续状态.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说明,衡量了甘肃省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对自然的依赖比较大,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余珍  聂华 《科技信息》2010,(9):171-172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判断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的可持续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生态供需不平衡,各年的生态赤字分别为0.859061hm^2/cap、0.931544hm^2/cap、1.347875hm^2/cap、1.472446hm^2/cap和1.570878hm^2/cap。说明福建省近十年的发展超过了生态承载力,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科技兴农,降低能耗,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赤宇。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英 《河南科学》2006,24(3):453-456
生态足迹分析法通过对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的测度,来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是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评估新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选择1995、2000和2003年作为代表年,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实证计算;并对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制约因子;分析不同土地类型足迹的变化对河南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徐州市1995~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通过分析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5~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缓慢增长,2002~2010年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生态赤字与生态承载力倍数由1995年的1.739增加大2010年的4.971;从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对徐州市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是化石燃料地;十五年来,徐州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不断缩小,说明经济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但资源利用效率仍不高.最后对徐州市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生态占用通过定量化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来衡量旅游活动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基于生态空间占用的理论方法和旅游消费特征,以游客出游消费为出发点,运用旅游生态占用模型计算了开封市龙亭景区的旅游生态占用;根据其生态占用结构特点,分析景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探索景区旅游改革的方向.最后,探讨了本模型的优点和生态占用法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对生态旅游的指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的人口容量分析中,以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运用国际上流行的生态足迹模型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的生态负荷与生态容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结构、布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除锦州外,其他城市的生态负荷均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产生生态赤字,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生态足迹赤字表明辽宁对生态生产性土地消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1,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较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也比较大,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分析已有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系统理论指导的指标、基于金钱估价的指标和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衡量指标 3个类别 .简要分析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指标 ,详细介绍了当前流行的生物物理量衡量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并分析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 .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理论与江苏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足迹理论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从而成为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理论之一.江苏省正在大力实施可持续笈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本文通过对江苏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加深了对全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识,从而对生态省建设有若干启示,包括提高生态承载力;控制人口增长、提倡绿色生产与消费,尽可能减少生态足迹;追求集约型城市化,建设生态城市;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云南省1992—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赤字存在,说明云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林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盈余,而能源用地、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表现为生态赤字.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