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国际、国内的横纵比较,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其基本结论是:(1)东北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大致相当于我国同期水平,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加速阶段相似,从本区省份之间比,辽宁优于黑龙江和吉林;(2)从工业化进程来看,东北地区工业化处于第四阶段,工业化进程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甘肃省近些年来的经济状况及相关数据,对甘肃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比照工业化演进阶段理论,认为甘肃省从总体上处于钱纳里标准模式的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期迈进阶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省工业化水平低下,工业化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当前国内外有关工业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霍夫曼系数、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和人口城市化率五个方面指标构建区域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体系,并实证研究得出安庆市近五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尚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期的结论,同时给出两条建议,为加快实现安庆"工业强市"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应该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信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应该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信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当地工业化进程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对新余市工业化进程的分析,得出了新余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演变的过程之中的结论,同时,根据一般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的特征,对新余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伟波 《科技信息》2012,(23):194-196
为了掌握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陕西省工业化进程的真实情况,对陕西省从1978至2010年之间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指标对陕西省2010年的工业化水平所处阶段进行评定,得出了陕西省工业化进程所处阶段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发现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昆 《安徽科技》2007,(12):35-36
一、合肥市工业化进程的分析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其阶段的划分,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的"霍夫曼定理"和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赛尔奎因等人总结的"发展型式理论".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产业结构高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质的分析提供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为调整和优化重庆市产业结构提供依据和参考,在明确重庆市就3次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的地位的基础之上,分别对重庆市3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及世界各个层次水平国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比较,从不同角度考察了重庆市3次产业就业及产值结构高度与这些国家的静态相似性,以及动态的变化速度,得出了重庆市目前在经济发展阶段上相当于工业化加速期的结构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内外学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关于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入手,以人均GDP水平、霍夫曼比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高加工度化水平为指标,对天津市工业化水平所处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天津市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降水逐日站点观测资料以及HadISST海温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东北地区7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近50a来呈现下降趋势,具有多阶段性,在60年代以及80-90年代存在明显的突变;在1986-1985年以及1986-2010年2个阶段,热带外太平洋与热带太平洋春季和夏季海温都存在与东北夏季降水的相关关键区,两个阶段相关性显著不同甚至相反,是1961-2010年东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总体相关性较弱的原因。东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可能与海温冷暖背景有关系:在暖的海温背景下,东北降水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对于热带外太平洋,暖的海温背景下,两者为负相关,冷的海温背景下,两者为正相关,尤其表现在春季,因此太平洋春季海温异常对于东北夏季降水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海道历史上是日本的落后地区,类似于目前甘肃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北海道经过近50多年的持续综合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被认为是区域综合开发的成功范例.北海道在综合开发中产业布局上形成的独特思路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为甘肃省国土综合开发中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提供借鉴.针对甘肃省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创新产业集群形成及特征对我国产业群聚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较早提出产业集群计划的国家,日本在发展创新产业集群过程的经验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日本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日本创新产业集群形成的特点与方式,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板块和产业竞争主战场在东北亚,主要参战者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山东半岛三大企业集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核心定位,应当是山东半岛企业集群的全球专利战略。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在山东省启动省级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作,把山东半岛加速建成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由于工厂的内迁和国家资本的转移,西南内陆城市贵阳的工业化开始启动.但受国家资本的排斥及特殊战时商机的引诱,战时贵阳的大量民间私人资本没有充分地转化为工业资本,全城因此形成一种"国强民弱"的工业资本结构.与此同时,战时贵阳商业资本却空前地畸形扩张,但这种扩张事实上严重阻碍了这座城市通过工业化实现城市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 2003年—2016年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相关数据,测度了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三废减排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应用面板VAR 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减排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脉冲响应图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的减排具有长期效应,工业废水减排有助于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推动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多元到一元再到多元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工业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迁是由工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因而是符合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但是,目前也存在着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不稳固,非国有经济、尤其是外资经济控制了一些重要行业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未来的深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改革中正确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协整分析等方法,对1980—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时序演化特征及协整关系进行探析。主要结论如下:(1)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农村聚落生态系统产生影响;(2)农村聚落生态系统动态度大致经历了1980—2005年的变化微弱期、2005—2010年前后的中间下降期和2010—2020年的快速上升期;(3)1980—2020年,各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4)93.55%的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规模的相关系数大于0.7,且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5)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协整,呈现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弹性为0.829。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碳减排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Ghost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我国产业碳减排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表明:1)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关联强化是推动我国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碳减排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手段;2)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拉高了中国产业碳排放总量,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作用明显高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