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稻壳作为硅源和碳源,不同掺量的Al2O3、Nd2O3、CeO2等作为添加剂,用碳热还原法在1 500℃条件下成功合成了SiC。利用XRD分析了试样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用SEM观察了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当无添加剂时,稻壳在1 550℃下仅能形成少量SiC,掺入Al2O3、Nd2O3、CeO2,均能促进SiC的形成。其中,掺3.5%Al2O3于1 500℃下烧成试样的SiC合成率最高,达到89.12%。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面工艺,用高真空电子束分别蒸发金属Ni、Ti做肖特基接触,采用多层金属Ni、Ti、Ag合金做欧姆接触,制作出Ni/4H—SiC、Ti/4H—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研究了在-100~500℃之间器件正向直流压降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表明:当通过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恒定时,器件正向直流压降随温度变化具有线性关系,斜率约为1.8mV/℃,由此,提出了以4H—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为基础的高温温度传感器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工程实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焦化废水的来源、特点及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某焦化厂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流程及运行中的主要影响要素。配度值在pH=(0.7~7.5),温度25℃~35℃,溶解氧DO:A池0.5 mg/L,O池在(2~4)mg/L左右的情况下,挥发酚、氰化物、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9.5%、97.1%、95.2%。运行结果可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稻壳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垃圾飞灰的无害化处理,以不同煅烧条件制得的稻壳灰作为中温热处理垃圾飞灰稳固化重金属的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BCR逐级提取法,探究不同的煅烧温度和时间下制得的稻壳灰对飞灰重金属稳固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时,处理样中Pb和Zn的浸出质量浓度均随稻壳煅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当煅烧温度在600~800℃时,Pb和Zn的浸出质量浓度均随着稻壳煅烧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稻壳煅烧条件对稻壳灰的反应活性以及稳固化重金属效果有重要影响.经稻壳灰热处理后新生成Fluorellestadite相(Ca_(10)(SiO_4)_3(SO_4)_3F_2)和Ca_3SiO_5等,此类晶体结构有利于实现对重金属的包裹;热处理后飞灰的重金属中不稳定的酸溶态转化为稳定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从而实现飞灰重金属的稳固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稻壳热解气化过程对稻壳灰物化结构及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热解及灼烧对稻壳灰的表面结构以及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灼烧时稻壳中的非晶SiO2在800℃左右开始转化为鳞石英而失去活性,稻壳经历高温热解后在600℃下灼烧制备稻壳灰可以保护SiO2的活性;灼烧温度对灰的孔隙特性有明显影响,灼烧温度高不利于稻壳灰的表面结构的改善;热解温度对稻壳灰孔隙特性影响较小,稻壳焦炭600℃下灼烧可制取比表面积大于60m2/g的稻壳灰.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及生焦反应给热比的概念 ,在确保焦化炉管不发生严重结焦的条件下 ,研究了焦化炉注气及炉出口温度的优化方法 ,以提高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及延迟焦化装置液体收率。利用过程模拟软件 ,分别对单面辐射及双面辐射焦化炉进行了管内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注气比维持在 1% ,炉出口温度由 4 90℃到 5 0 5℃时 ,每升高 5℃ ,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增加 4 5~ 5 9kJ/kg ;炉出口温度维持在 5 0 5℃ ,注气比由 3%至 1%每降低 0 .5个百分点 ,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增加 2 0~ 32kJ/kg。采用调整注气比和炉出口温度优化同时操作的方案 ,其效果优于仅控制炉出口温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TG-DTA,IR,XRD和SEM等测试方法分析研究聚碳硅烷(PCS)的热分解过程及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物相成分及晶形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聚碳硅烷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300~700℃之间,300~450℃主要发生小分子聚合物以及裂解产生的分子碎片的挥发;450~650℃之间,Si—H和C—H键发生断裂,生成氢气、烷烃等气体;650~900℃,PCS发生有机无机转变,裂解产物开始具有无机特征;900~1200℃,裂解产物基本不再具有有机特征,PCS完全转化为无定型SiC;1 200℃以后,SiC结晶形成β-SiC和α-SiC,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加且伴随晶粒的长大,2 000℃时有SiC的升华现象,且2 000℃的XRD可以证明C在PCS的陶瓷化过程中有一定富余。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及生焦反应给热比的概念,在确保焦化炉管不发生严重结焦的条件下,研究了焦化炉注气及炉出口温度的优化方法,以提高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及延迟焦化装置液体收率。利用过程模拟软件,分别对单面辐射及双面辐射焦化炉进行了管内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注气比维持在1%,炉出口温度由490℃到505℃时,每升高5℃,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增加45~59kJ/kg;炉出口温度维持在505℃,注气比由3%至1%每降低0.5个百分点,生焦反应焦化炉给热增加20~32kJ/kg。采用调整注气比和炉出口温度优化同时操作的方案,其效果优于仅控制炉出口温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稻壳在热载体移动床中的混合干馏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一套固体热载体温和干馏实验装置,测定各种工况下的稻壳混和平馏煤气产率、煤气组份与热值。试验表明:选择循环灰温度在700~800℃,稻壳与循环灰量的混和比例为1:6~1:10为最佳运行参量。研究结果对于煤气-蒸汽联产技术中稻壳移动床干馏煤气炉的设计和运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氧化硅粉和竹炭粉为原料,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于1 400℃下用碳热还原制备了SiC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了该纳米线的形貌和化学组成,同时探讨了SiC纳米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线为β-SiC,纳米线直径为100~150 nm,长度可达数毫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可生物降解的炼焦废水絮凝剂-羧甲基淀粉(CMS),并对其絮凝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用ClCH2COOH对木薯淀粉(St)进行改性,采用乙醇作为溶剂,分两步合成CMS.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木薯淀粉较佳制备条件:nSt(M=162)∶nClCH2COOH=1∶1,n NaOH∶n(ClCH2COOH)=2.5∶1,碱化温度35 ℃,醚化温度50 ℃.获得改性木薯淀粉处理焦化废水工艺条件,在淀粉取代度为0.37,投入量为50 g/L废水,反应温度为40 ℃,搅拌时间为10 min,静置时间为30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对焦化废水浊度去除率高达79.5 %以上.结论 改性木薯淀粉对焦化废水浊度有明显降低效果,但用量大(50 kg/m3废水)和对于废水中的CODCr去除率低依然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α-SiC和β-SiC粉末为原料,羧甲基纤维素为造孔剂,制备了多孔SiC陶瓷.探讨了烧结温度、成型压力和造孔剂含量对SiC陶瓷的气孔率、显气孔率以及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了用不同渗透率的多孔SiC陶瓷制备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和静态刚度.结果表明:在高温下,β-SiC转变为α-SiC,同时,通过α-SiC的蒸发-凝聚过程实现了SiC陶瓷的烧结,并形成无收缩自结合结构;试样的气孔率和显气孔率随烧结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但弯曲强度却增大;造孔剂含量越高,试样的气孔率和显气孔率越大,弯曲强度越低.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造孔剂,经250MPa冷等静压成型,在2 400℃下制备的试样气孔率和显气孔率分别为28.91%和24.03%,渗透率为7.74×10-13 m2,弯曲强度为63.8MPa.因此,多孔SiC陶瓷的渗透率越低,利用它制备的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越低,静态刚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用热机械分析研究了我所研制的新型低发泡聚酯聚氨酯材料。测定出六种样品的多重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48~34℃;结晶熔融温度Tm为—15~38℃;硬段玻璃化温度Tgh为21~93℃;软化点Tf为148~172℃。讨论了升温速率,热历史和负载对TMA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流动氩气中将聚碳硅烷(PCS)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解处理制得热解产物,对其进行抗氧化实验,并采用XRD、EDX对PCS热解产物及其氧化产物的物相和成分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CS于1000℃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无定形的SiC、SiO2和C;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晶体尺寸逐渐增大,1560℃的热解产物仍由立方SiC、无定形C和SiO2组成;PCS热解产物中的SiO2含量以及SiC的晶化度对其起始氧化温度有一定影响;热解产物中SiO2、SiC氧化形成的SiO2使得PCS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化学、石油工业中,目前的操作温度范围,低温已到了—270℃,高温已达到数千度,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机械密封受其辅助密封弹性材料的限制已不能胜任,如丁腈橡胶的使用温度界限为:—25℃~ 120℃;氟橡胶的温度界限为:—40℃~ 220℃;氟树脂的温度界限为:—80℃~ 250℃;用石棉作密封圈材料也只能使用到340℃。为了使机械密封的应用范围进入这深冷和超高温领域,各国都创造出了许多的型式和办法,近年来又研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氢气表面热处理,获得了具有较好特性的Al/n—6H—SiC欧姆接触.在这种H2处理后的SiC表面,可以直接通过蒸铝(Al)形成欧姆接触,而无须进行退火处理.该方法也适用于低掺杂外延层上的欧姆接触.XPS测试表明,这种欧姆接触是在400℃以上的退化时,由Al及6H—SiC中的Si元素互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油污泥的组成特点 ,利用矿物油的焦化反应机理 ,以自然干化含油污泥为原料 ,利用自行设计的焦化反应装置对含油污泥进行焦化处理 ,获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通过系统分析 ,确定出利用焦化法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 :反应时间为 60min ,反应温度为 490℃ ,反应压力为常压。在此条件下 ,液相产品的收率为88 2 3 % ,产品主要为汽油、柴油和蜡油。对该工艺进行了工业化经济核算 ,为该项目的工业化实施确立了可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用无压浸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的SiC/Al复合材料的浸渗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在900~1100℃之间变化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浸渗深度增加;充分的浸渗时间可提高界面的润湿性,促使铝合金液顺利浸渗;Mg量为10%时浸渗能顺利进行;N2作为保护气氛,不但可以防止氧化,而且可以促进铝合金液对SiC颗粒的浸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FT—IR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甲基四氢苯酐体系的固化行为特征.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快速固化温区为90℃~110℃,后固化温区为120℃~140℃.固化程度取决于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且固化时间与固化温度密切相关.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测得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9kJ/moI.  相似文献   

20.
含油污泥焦化处理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含油污泥的组成特点,利用矿物油的焦化反应机理,以自然干化含油污泥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焦化反应装置对含油污泥进行焦化处理,获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出利用焦化法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490 ℃,反应压力为常压.在此条件下,液相产品的收率为88.23%,产品主要为汽油、柴油和蜡油.对该工艺进行了工业化经济核算,为该项目的工业化实施确立了可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