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五味子和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TLC),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表明:TLC法可明显鉴别甘草、五味子;五味子醇甲质量浓度在0.021~0.189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14%,相对标准偏差为2.01%.说明该实验的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稳定性好,实验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甘草素(IS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线粒体相关机制.以体外培养RAW 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考察ISL(5,10,20 μmol/L)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NO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根中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与含量分析, 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胀果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 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 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 氯化铝显色法次之, 硝酸铝显色法最低; 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 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以甘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为半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以抗甘草酸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ELISA分析方法,测定了10种中成药的甘草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家与剂型的中成药的甘草酸含量差异极大,约在28~1900 μg/mL范围.与HPLC测定结果比对结果显示,两者的测定结果相近,大多在±5%范围之内,证明ELISA技术对中成药主要活性成分的分析测定是可行的,对HPLC测定提供了有益的技术补充和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甘草根系分泌物乳酸是否对其自身存在化感自毒作用,以蒸馏水水培甘草幼苗为对照组,实际分泌浓度(1×10-4mol/L)乳酸溶液培养为处理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2种甘草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uSQS1,GubAS表达情况,并通过HPLC法检测甘草根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甘草幼苗根中,GuSQS1,...  相似文献   

6.
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影响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3种主要甘草品种的总黄酮提取方法,采用HPTLC法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应用对DPPH清除率研究影响其活性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在总黄酮的含量方面,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甘草品种、应用微波处理和甘草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活性都有着较大影响,而提取温度对活性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分别在处理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取样,测定甘草子叶愈伤组织鲜重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NaCl的浓度低于85.5 mmol/L时,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黄酮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第28 d时,85.5 mmol/L NaCl处理的子叶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41 mg/g,比未作NaCl处理的对照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1.31 mg/g)提高了7.83%(为0.10 mg/g),约为对照的1.078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8.
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 8种国产甘草根茎中总皂甙和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用薄层光密度法对甘草总皂甙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中的甘草甙和异甘草甙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有效部位进行富集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4种抗氧化模型比较分析了甘草组培和栽培活性主要成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组培甘草细胞中多糖含量(21.6±0.1)%,高于栽培甘草多糖含量(19.2±0.2)%,;黄酮含量两者相当,分别为(30.6±1.9)%,和(31.2±1.5)%,;而组培甘草中皂苷的含量为(7.0±0.2)%,,显著低于栽培甘草含量(45.4±1.1)%,.采用普鲁士兰法、水杨酸比色法及DPPH法检测不同组分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组培甘草不同有效部位活性均优于栽培品种;β–胡萝卜褪黑素法表明组培甘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栽培甘草.综上所述,从组培甘草细胞中获取甘草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甘草残渣为原料,开展亚临界水萃取(SWE)甘草总黄酮及低聚糖的研究.由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结果表明:在亚临界水萃取甘草总黄酮过程中,甘草残渣中的木质纤维素存在溶出现象,且以半纤维素为主,并伴随低聚糖的生成;升高温度可促进木质纤维素解聚,从而提高甘草总黄酮和低聚糖的提取率,但长时间高温萃...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