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用益物权是现代物权法的核心.然我国现行法对用益物权的规定存在缺陷较多。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我国民法的用益物权体系.对于正在制订的物权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人认为,完善我国用益物权立法,应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以现行立法为基础,积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用益物权应由农用权、基地私用权、地役权、典权构成之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的理论渊源的探讨,阐述了物权行为独立 性和无因性理论的优点和不尽,并对采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立法例和采意思主义的立法例 及持折衷主义态度的立法例进行了评述,认为,我国物权立法采折衷主义即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 相结合,更符合我国的实际,与现代民法、判例和学说之最新发展趋势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优先权为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可分为一般优先权、特别优先权。优先权具有法定性、物上代位性、无须以占有或登记进行公示、从属性及不可分性等特点。我国民法应当确立优先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莫蕾 《广东科技》2008,(3):270-271
目前学术界对租赁权的性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主要有债权说、债权物权化说和物权说之争。笔者认为债权说混淆了租赁契约与租赁权的本质区别。债权物权化说虽然承认了租赁权的物权特性,但碍于物权法定主义而采取了折中的说法:物权说认为应将租赁权明确规定为用益物权,但却无法解释债权关系贯穿租赁合同始终的事实。物权与债权可以结合为一项具体民事权利,重新看待租赁权的性质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财产权核心内容的物权和债权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即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物权融入了债权的请求力而债权逐步取得物权的对抗性,从而形成了游离在物权和债权"中间地带"的新型权利。但这类权利的出现并未脱离传统民法理论范畴,归根结底是顺应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民法自然债非强制性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债是当事人负有的受一般道德标准支持、法律虽不强制其履行但在自愿履行后即维护履行效果,给付人不得请求返还给付的债。自然债虽然具有非法律强制性,但这并不使其沦落为非法律上之债,其仍然属于民法上债的一种。自然债的非强制性可带来一些启示,使我们思考自然物权概念的可能性,揭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关系,反思民法的一些范畴与制度,正确定位债法体系的构建基石,重视民法非主流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中最具特色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关于该原则的存废一直是一个争议点。物权法定原则有制度优势和劣势,但瑕不掩瑜,它的确定对保障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应界定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其次分析物权法定原则的存废理由及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原因,最后探讨物权法定原则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权请求权是物权法对物权进行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物权法>在第三章"物权的保护"中已宣示性地规定了几种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物权请求权类型,它标志着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在立法上的最终确立,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但该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可行,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在对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类型化进行具体评析、理性省思的基础上,结合本土资源,继受传统民法上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理论要旨,重构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以期为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国有财产大部分是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不同于私法上的物权。因而其不应当由私法来调整,应由公法来调整.在此基础上设立的物权便是行政法上的物权,区分行政法上的和民法上物权,对于在阶段健全我国的物权理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慧 《科技信息》2007,(17):251
物权法定原则在各国民法著述中均被认为是物权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直接影响着物权法体系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私法秩序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居住权制度历史沿革的考察,发现居住权制度在演进的过程中,抛弃了原有的身份性权利的性质,而转变为一种契约性权利;其制度的功能也从原有的弱者保障拓展到促进财富流转、增强物之效用.基于此,居住权在法、德等国长盛不衰,且其形式趋于多样.我国学者对居住权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对居住权之价值认识不全面,对居住权的形式的理解也较为僵化.缘于此种局限,居住权制度在<物权法>中消失了.作者故撰此文,以对居住权制度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物权法,完善民事立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意义和作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是合法财产的一体保护;在物权变动规则中,应确立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重构一个与行政管理权脱钩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物权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建立我国的典权制度,完善我国的担保物权体系,增加交易、融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单纯在理论上根本无法分清孰是孰非。然而运用中村法学派的诉讼方法论,将民事诉讼的目的置于两大法系的视野之下,追本溯源,则可清晰地看到规范出发型的罗马法系的民事诉讼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而事实出发型的日耳曼法系的民事诉讼目的是解决纠纷。从本质上看,我国的法律制度源于罗马法系,由此推之,我国的民事诉讼目的应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王淇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4):283-288
专利权的私权属性是否排除专利行政执法,这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热点问题。从法理上看,专利权作为私权,有权获得私力和公力救济,后者自然包括行政执法;从实体法上看,专利权作为私权,与传统的民事权利存在明显差异,不能简单套用民法原理;从程序法上看,亦不能完全适用民事程序,而是要增加行政与刑事程序的救济途径;从发展趋势上看,采用专利行政执法加强专利权保护,既是很多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专利权保护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取证权是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理论和实务界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种不规范造成了实践中权利的缺失或滥用,正确认识和规制调查取证权,对保障民事检察的有效、公正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民法对法律行为的界说出发,在对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标准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民法应以设权的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法律保护现状是重行政、刑罚保护轻民事保护。个人信息权兼人格权与财产权属性,有必要进行民法保护。在民事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要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事前保护;应明确规定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刑法方面的保护也存在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犯罪的主体需要进一步扩展,罪状描述要更趋严谨,"情节严重"应该明确化。  相似文献   

18.
赋予当事人双方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并没有超出现实的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前提.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充分知情、选择作出前的限制规定和选择作出后的责任承担三个完备性条件.基于此,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当是建立在充分知情之下当事人双方的一种权利选择,受来自选择作出之前的法定限制并给当事人带来相应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9.
筹建中的公司必然会涉及到私法和公法方面的法律问题:筹建中的公司在私法属性上应属于”准法人”,有基于筹建事务所必需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筹建中的公司也具备行政相对人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诉讼以及它能够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接受刑法调整。研究筹建中的公司的基础法律问题对完善法人学说以及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同类型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