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人工神经网络 紫外吸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芴和苊 ,并与偏最小二乘 紫外吸光光度法比较 .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人工神经网络法同偏最小二乘法一样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光度法-化学计量学方法同时测定苯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苯胺、联苯胺和α-萘胺进行直接测定,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和径向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波长范围为200~310 nm,隔1 nm采集数据.方法操作简单,无需过多的分离即可消除常见干扰物的影响,3种苯胺类化合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91%、6.82%和3.40%.  相似文献   

3.
将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于合成样品中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甲稀土霉素(MTC)三组分含量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5.8%-103.6%之间,样品不经分离即可同时测定,取得了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联苯、萘和1-甲基萘的混合体系的测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校正和预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三种组分的含量,对合成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的方法,探讨了偏最小二乘回归计算法有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三组分食用色素、四组分芳香醛模拟样和实际样品中食用色素含量的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计算结果稳定、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将偏最小二乘( P L S)法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 快速分析黑加仑色素的含量. 讨论主成分数对 P L 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 并对校正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中黑加仑色素含量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7.
偏最小二乘建模及其多重共线抑制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偏最小二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从数学角度刻画偏最小二乘法的四步建模过程.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实偏最小二乘法对多重共线的抑制能力.最后,以某地区的供水能力评价为研究实例,证实偏最小二乘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完全适用于多变量复杂关系的求解.  相似文献   

8.
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化学计量学、分析化学和食品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任务.评述了化学计量学中的多元校正、化学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在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无机元素分析、维生素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分析、分类和质量鉴别及某些过程分析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最小二乘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用BP人工神经网络解析了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吸收光谱,提出同时测定这三种色素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对饮料中的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进行了同时测定.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回收率分别为99.61%、103.45%和98.50%;使用了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与偏最小二乘法一样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用BP人工神经网络解析了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吸收光谱,提出同时测定这三种色素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对饮料中的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进行了同时测定.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回收率分别为99.61%、103.45%和98.50%;使用了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与偏最小二乘法一样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乙醇和正己烷溶解油酸、亚油酸、共轭亚油酸、γ-亚麻酸和二高γ-亚麻酸等五种脂肪酸,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并测定其紫外吸收值,研究了乙醇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每种脂肪酸在乙醇和正己烷溶解时的紫外吸收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因此选择乙醇作为脂肪酸紫外吸收检测的溶剂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沸程的标准矿物油油品分别进行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的比较实验,证明红外、紫外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对一般未知油品,以红外分光光度法所测结果更接近水体中油品的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13.
六元瓜环对尼古丁捕集作用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通过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考察尼古丁(gN)与六元瓜环(Q[6]的相互作用情况,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结果表明,六元瓜与尼古丁环能相互作用而形成配合物,是一个快速反应,且在pH=3~10时,相互作用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胶囊中盐酸托莫西汀的含量,检测波长270nm.盐酸托莫西汀在0.0400g/L~0.2000g/L的范围内,其紫外吸收值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901x-0.0027,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66%(n=9).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测定结果与HPLC法相符.  相似文献   

15.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分析了聚乙烯醇的PVA/DMSO/H2O凝胶在蒸馏水中浸泡时DMSO的迁出速率,同时对PVA/DMSO/H2O凝胶在水和盐水中浸泡的质量和体积稳定性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DMSO从水凝胶中迁出的速率很快,在第4d内便已迁出约80%,第14d接近平衡. PVA/DMSO/H2O凝胶在水和盐水中浸泡时,样品的质量和体积在初始时均迅速增加,达到最高点后迅速减小继而缓慢减小,最后接近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青黛中靛玉红提取溶剂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黛中靛玉红在常用溶剂中的含量,确定了其最佳提取方法及溶剂为:盐酸处理青黛后,用乙酸乙酯提取靛玉红。  相似文献   

17.
在接近人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和液滴荧光法研究了核黄素和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NA浓度增加,核黄素产生紫外光谱减色效应及荧光猝灭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盐效应可使核黄素的荧光猝灭效应减小,由此推测核黄素与DNA之间可能存在嵌入作用和静电结合作用.通过计算和Scatchard作图求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8.
黑骨藤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不同产地、不同年份黑骨藤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510 nm,绘制标准曲线,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芦丁对照品在2.065~103.250 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0),平均回收率为98.03%,RSD值为1.40%.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黑骨藤的总黄酮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为评价黑骨藤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他克林栓剂中盐酸他克林的含量,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