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0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强  乔梁  岳平  李岩瑛 《科学通报》2019,64(15):1637-1650
在全球干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环境背景,夏季晴天常常会出现其他地区少见的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superthick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CBL),这种特殊的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意义,但目前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发展机制理解十分有限.这既制约了大气数值模式中针对这种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参数化改进,也限制了超厚对流边界层与天气气候背景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通过选取我国西北干旱区敦煌荒漠戈壁为代表性研究区,利用以往在该区域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及长期业务探空观测资料,从大气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出发,对该地区出现的超厚对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从日际尺度看在持续晴空期即使在白天地表感热通量日积分值不变甚至减弱的情况下,大气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的日最大厚度仍然表现为逐日持续增高的特点,且地表感热提供的能量无法平衡对流边界层发展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主要原因是深厚的近中性残余层(residual layer, RL)在对流边界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夹卷过程从残余层进入对流边界层的夹卷能量是对流边界层逐日持续发展的关键能量补充.在夏季连续晴空期,对流边界层与残余层之间会形成逐日循环增长机制,使干旱区夏季发展出超厚对流大气边界层.  相似文献   
2.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相似文献   
3.
肖军 《海峡科学》2015,(3):23-25
岩溶地基对桥梁的危害性非常大,设计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该文根据岩溶的分布及特征,对桥梁岩溶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经验总结了桥梁基础遇到岩溶时常用的处理方法,对岩溶区的桥梁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晨 《广东科技》2007,(10X):61-61
本文以具体工程实例,介绍岩溶地区在钻井过程中遇到古墓、溶洞等施工困难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它施工单位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岩溶地区表面塌陷是一种环境灾害,明显发生在疏干排水采矿的(厂)矿区,它的产生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本文以石录铜矿岩溶为例,从地下水运动角度,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其初步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新建厦门——深圳铁路潮汕至新深圳段尧典特大桥通过隐伏岩溶地段,地质复杂,岩溶发育。该桥全长1797.12m,共布墩台数55个,有46个墩台揭露溶(土)洞,现将钻孔揭示的溶洞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进一步阐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隐伏岩溶的关联性,初步探讨桥位区段隐伏岩溶发育的形态及其成因和一般规律,对隐伏岩溶的工程处理措施提供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眼镜塘特大桥超长钻孔桩施工以及岩溶地区的地质状况,根据现场施工管理经验,介绍了客运专线岩溶地区100m深钻孔桩施工技术,提出了冲击法钻孔、深层溶洞处理、塌孔以及沉碴清除的一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平果堆积铝土矿教美矿区为例,对矿区堆积铝土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岩溶堆积铝土矿的堆积序列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