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42篇
丛书文集   205篇
教育与普及   2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527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符号计算软件Maple证明了新的(3+1)维Boussinesq方程具有相容正切可积性,通过选取该方程的相容性条件方程的不同形式的解,得到了新的(3+1)维Boussinesq方程的孤子与其他波的相互作用解,如简单孤子解、孤子与椭圆余弦波作用解和共振孤子解,并给出了孤子与椭圆余弦波作用解和共振孤子解所对应的图形。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承载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有限杆单元计算分析方法.分析了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承载机理及受力特性,建立了双桩基础计算分析模型.其次,根据前、后桩与边坡相对位置关系,给出了后桩所受剩余下滑力与前桩所受土压力的比例关系.在传统有限杆单元分析方法基础上,结合陡坡桩受力特征,导得了考虑桩土共同作用与"P-Δ"效应的单元刚度矩阵修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的有限杆单元分析MATLAB计算程序.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本文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给出了适用于陡坡段桥梁桩基的设计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文计算方法正确可行,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流体大小尺度 (LSS)方程组推导出湍流大小尺度涡量 (LSSV)方程组 ,给出两个关于湍流大小尺度涡量的命题 ,从而得到湍流封闭大小尺度涡量 (CLSSV)方程组。同时 ,对近程相互作用命题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Bose体系的BEC理论,并由此来解释液^4He的超流性。通过深入对比理想Bose气体和弱相互作用下Bose体系发生BEC性质的不同,分析得出了凝聚体系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有无是导致二者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间子结构法凝聚上部结构的刚度与荷载,形成一个超级单元,同时,采用有限分层地基模型,并计及基础自身刚度的影响,建立起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地基-箱形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由于该模型合理的体现了三者协同工作的机制,从而可以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述了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法(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C)的理论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电站锅炉安装过程中防止钢架焊接变形和焊接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data, numerous algorithms have been designed to find functions of novel protein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algorithms is currently limited by some funda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1) the low a-priori probability of novel proteins participating in a detailed function; (2) the huge false data present in high-throughput datasets; (3) the incomplete data coverage of functional classes; (4) the abundant but heterogeneous negative samples for training the algorithms; and (5) the lack of detailed functional knowledge for training algorithms. Here, for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proteins, we suggest an approach to finding their finer functions based on protein interaction sub-networks or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defined in function-specific subspaces.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lessen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by properly defining the prediction range and functionally filtering the noisy data, and thus can efficiently find proteins’ novel functions. For thousands of yeast and human proteins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it is able to reliably find their finer functions (e.g., the translational functions) with more than 90% precision. The predicted finer functions are highly valuable both for guiding the follow-up wet-lab validation and for providing the necessary data for training algorithms to learn other prot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