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5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intering behavior of ZrB_2 ceramic with nano-sized SiC dopant was studied. ZrB_2-25 vol% nano-sized SiC was selected as the starting mixture to fabricate the composite.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as accomplished at 1800℃ for 5 min under 25 MPa via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 The as-sintered sample reached a relative density of 99%. Besides the initial phases, namely ZrB_2 and SiC, the high-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HRXRD) was us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an in-situ ZrC phase. The possible chemical interactions during the ZrC phase formation were scrutiniz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was studied by th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Elemental analysis through FESEM evaluations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amorphous phases, rich in Zr, C, Si, B, and O elements, which was in harmony with the thermodynamical assessments. TEM studies endorsed the formation of such phases, containing a glassy bed of Si–B–O with ZrC and C islands dispersed therein.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合成聚酰胺-胺时回收液处理复杂、能耗大、并污染环境的问题,以合成N,N,N',N'-四(2-甲酯基乙基)乙二胺(TMCEDA)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回收液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段减压蒸馏分离合成TMCEDA中的过量原料与溶剂,直接循环使用真空度在50 kPa-100 kPa的回收液的新工艺.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跟踪分析循环使用的回收液的成分,结果表明,经过40次循环使用的回收液,仍未见明显的杂质积累现象.该工艺对回收液的直接使用率高达98.0%,实现了TMCEDA的实验室绿色合成,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图7,表2,参11.  相似文献   
3.
4.
真空C-度规中的虚Weyl坐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真空C-度规中扩大Weyl坐标及其覆盖的时空区域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Weyl坐标可以扩大到虚坐标区域,虚Weyl坐标区域覆盖了真空C-度规视界内部区域. 获得了Weyl坐标下真空C-度规完整的时空图.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PP-R成型设备的特点和PP-R原料的性能,对管材的挤出工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挤出成型中重要的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制备泡沫铝的一种新方法:烧结溶解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烧结溶解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制造泡沫铝的新工艺,具有可以精确控制孔洞形状,尺寸和孔隙率及其分布等特点,具有较好的质量价格综合指数,是生产均匀或梯度微细开孔中密度泡沫铝的有效方法,所制泡沫铝在吸能,吸音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烧结溶解法的原理与工艺,所制泡沫铝的组织特征与机械性能,并讨论与其它各类现有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与局限。  相似文献   
7.
运用精细化工艺方法,选择适当的矿化剂,采用矾土生料和锆英石砂烧结合成锆莫来石材料,试验表明:引入矿化剂或提高烧成温度均可以促进锆英石的分解,加速固相反应和烧结的进行。1550℃保温2小时烧后的试样具有良好的显微结构和常温性能。  相似文献   
8.
合理垂直烧结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查气流速度的变化研究垂直烧结速度随烧结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垂直烧结速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烧结过程的逐步进行发生显著变化;点火保温后,随烧结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燃烧带逐渐形成并变宽且产生过湿现象,导致料层的透气性显著变差,烧结速度显著下降,直至约25 min后过湿层完全消失,透气性变好,烧结速度迅速上升。根据垂直烧结速度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负压烧结,进行烧结速度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转鼓强度及成品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垂直烧结速度由20.08 mm/min提高到21.82 mm/min,利用系数由1.401 t/(m2-h)提高到1.587 t/(m2-h)。  相似文献   
9.
W_(18)Cr_4V钢真空加热油淬后,表面出现白亮层和熔化层等异常现象。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白亮层和熔化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表明,白亮层、熔化层均是真空油淬增碳的结果。本文对白亮层、溶化层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产生白亮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的深厚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采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法.通过施工中的监测与质量控制,证明该方法具有产生固结变形大、速度快的优点,对于处理沿海地区深厚软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并且在路堤填筑时能保持地基稳定,可以加快填筑路基的速度,缩短施工期.同时,为了研究新型的排水材料,本工程在国内首次将钢丝透水软管作为竖向排水体用于地基加固,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和沉降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透水软管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