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hen using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metry (DInSAR) to monitor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ver a long time scale, it is often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ecorrelations and atmospheric dishomogeneiti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Permanent Scatterers (PS) technique proposed by Fertti et al. can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by interpreting time-series of interferometric phase only at coherent point scatterers. In this study, we apply this PS technique using 25 ERS-1/2 scenes from 1992 to 2000 to monitor the subsidence in Suzhou. By using the linear deformation model, the deformation map in Suzhou urban area over the eight years is obtain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of leveling.  相似文献   
2.
测氡技术在地表沉陷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山煤矿地表观测站为例,把测氡技术引入地表开采沉陷观测中,通过分析得出测氡技术完全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常规测量一起进行地表沉陷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自制的混凝剂与电石渣联用处理印染废水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操作,CODcr去除率高,为中小型印染厂废水治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城区地面沉降的成因和规律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济宁市城区自然地理、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开采情况、地下水位动态、沉降观测及各种地层的有关参数等资料,分析了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并通过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开采的相关分析,认为目前地面沉降正处于较明显沉降的发展阶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深层承压水的超采,与地壳新构造运动无关.地面沉降的分布和发展具有如下规律:(1)地面沉降的速率和分布范围与地下水位的下降一致;(2)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幅呈正相关;(3)地面沉降速率受岩土体类型的影响,沉降漏斗与粘性土地层厚度的分布基本是一致的;(4)地面沉降中粘性土层的塑性变形和砂性土层的弹性压密并存.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5.
灰色系统与时序组合模型在高层建筑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视为具有确定性趋势的非平稳时间序列,运用灰色GM(1,1)模型提取其中的趋势项,用AR(n)模型表示随机残差项,利用灰色-时序组合模型进行沉降预测.算例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高层建筑沉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铁炉庙地裂差异沉降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安地裂差异沉降近期超常活动,给城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并对将要建设的地铁工程危害极大,根据近几十年来的实测和预测资料,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和地裂差异沉降的二维有限元仿真模拟,得出2005年到2050年地裂差异沉降累积值为84.7mm,水平位移量为36.3mm.这与用各种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系域厚度小 ,主要为细粒沉积物 ,退积式叠加 ;湖退体系域较厚 ,由进积式叠加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T R层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层序形成早期的构造沉降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其基底快速沉降 ,湖水供应充分 ,湖平面快速上升。在层序形成晚期 ,沉积物供给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沉积物供给多 ,快速向前推进 ,湖平面下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控制作用的转换促使其形成层序和体系域的边界。T R层序与三分层序之间的转换是由于层序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桩基础对邻近隧道影响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对邻近隧道的变形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对邻近隧道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桩基础对邻近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要小于隧道沉降的监测值,最远的观测点距离主楼达1倍桩长,可近似认为处在桩基础的影响边缘,如果以该测点为基准点,隧道附加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就较为接近。这表明了有其它产生附加沉降的因素存在,为此讨论了振陷和地面沉降对隧道产生附加沉降的可能性,地面下沉使长桩基础的实测沉降偏小。  相似文献   
9.
将SulstowiczA.假说引入预计地表静态位移变形式中,提出了预计地表剩余位移变形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YLH-8预计程序,给出了该程序对实例的处理方法及由图形数据差值法得出的剩余位移变形等值线分析图。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底部含水层疏排水固结引起上覆地层沉降过程中,端部固定桩的受力模型,并用弹性理论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桩的附加轴向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