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2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1540篇
系统科学   2504篇
丛书文集   486篇
教育与普及   1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3篇
现状及发展   148篇
综合类   20278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869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171篇
  2009年   1271篇
  2008年   1590篇
  2007年   2119篇
  2006年   1924篇
  2005年   1701篇
  2004年   1436篇
  2003年   1198篇
  2002年   877篇
  2001年   732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在低信噪比下雷达信号调制识别准确率低、抗噪性差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熵评价模态分解和双谱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利用双谱可以抑制高斯噪声的特点, 分析了在低信噪比下进行信号调制识别的可行性并引入了噪声项。由于噪声项的干扰, 双谱在0 dB以下时, 噪声抑制效果变差, 提出了基于信息熵评价的经验模态化分解对信号进行预处理, 提高信噪比。最后, 设计了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 实现对不同调制类型信号的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 能够在低信噪比下对不同类型信号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不同数据源分析不同林冠层中探测提取树高的异同,探索适用于中国北方天然次生林树高估测的方法。【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0.25 hm2样地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er scanning, ULS)、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Vertex IV超声测高仪实测单木树高,根据冠层高度分布(canopy height distribution, CHD)对林冠层进行分层,对不同林冠层(上层和下层)、不同树木类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探测提取的树高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CHD计算得到的冠层分层阈值为8.5 m。树高的离群值大多产生在林冠上层,阔叶树比针叶树更容易产生离群值,ULS比TLS更容易产生离群值。在林冠上层,ULS比TLS估测树高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低2.56%,U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2.68%;在林冠下层,ULS仅能探测到少量树木,ULS比TLS探测提取树高的 rRMSE高6.31%,T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1.16%。【结论】针叶树的树高估测精度普遍高于阔叶树;当TLS和ULS均能对单木进行完全扫描时,具有准确提取树高的潜力;树高离群值多由冠型不规则或相互交叉的阔叶树产生,而大部分针叶树,由于具有规则的冠型,所以产生的离群值较少;基于CHD对林冠层进行划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数据源估测树高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D-S证据理论可应用于多源数据融合领域,但在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时,可能会出现反直觉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差异信息量的概念及融合方法.首先,通过信息熵表明证据的相对重要性,采用散度获取证据可信度.然后利用证据可信度优化证据差异度以得到差异信息量,经过计算获取数据的最终权重,并将其作为D-S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分配进行决策.在处理冲突证据、一致证据及不同数量证据等方面的数据融合问题时与其他方法对比,所提方法收敛更快,准确度更高.故障诊断的应用实例表明,所提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优于现存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电子阅览室读者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对电子阅览室服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进一步完善电子阅览室的各项工作,从而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日益成为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信息素养的含义与特征出发,剖析了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四项负责制"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在高校图书馆实施"四项负责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以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馆倡导和推行"四项负责制"的情况,以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A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the progress of physics holds that successive theories wholly encompass the domains of their predecessors through a process that is often called “reduction.” While certain influential accounts of inter-theory reduction in physics take reduction to require a single “global” derivation of one theory׳s laws from those of another, I show that global reductions are not available in all cases where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requires reduction to hold. However, I argue that a weaker “local” form of reduction, which defines reduction between theories in terms of a more fundamental notion of reduction between models of a single fixed system, is available in such cases and moreover suffices to uphold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o illustrate the sort of fixed-system, inter-model reduction that grounds inter-theoretic reduction on this picture, I specialize to a particular class of cases in which both models are dynamical systems. I show that reduction in these cases is underwritten by a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that follows a certain liberalized construal of Nagel/Schaffner reduction, and support this claim with several examples. Moreover, I show that this broadly Nagelian analysis of inter-model reduction encompasses several cases that are sometimes cited as instances of the “physicist׳s” limit-based notion of reduction.  相似文献   
8.
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对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高效快捷地利用现代信息是当前我国信息检索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阐述了现代信息检索理论架构研究的前提,分析了当前主要的信息检索理论,探讨了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GIS专业发展特点、明确GIS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GIS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与手段.GIS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应根据GIS专业的发展特点及GIS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精读与泛读相结合,GIS专业术语学习及"听、说、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体系概念,通过实例阐述了常见的体系类型,从多个维度描述了系统与体系的区别,根据实践总结,提出体系与系统的核心界定准则,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