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6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壬辰战争期间,围绕女真问题,明朝和朝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明朝政府扶植个别强酋,以夷制夷的政策,客观上加速了女真统一趋势的发展;朝鲜王朝虽然预见到了建州女真的威胁,并采“取以倭攻胡”的政策,但并不能阻止女真势力的发展。壬辰战争后,建州女真成为朝鲜和明帝国的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3.
明中叶荆襄流民运动与三峡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中叶两次荆襄流民起义打乱了川楚陕豫四省社会秩序,石龙率领的义军转战三峡地区,攻占巫山、大昌县城,杀夔州通判王祯,取得辉煌胜利。明朝派员抚治流民,郧阳府的设置,完善了区域社会管理体制;山区经济的开发,促进了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袁枚性灵说推动了清代文学的解放。具体表现为:1.诗人真性情的解放。它是对传统诗学“以礼制情”、“主理抑情”、“以政治功用代替抒情”的反拨。2.创造精神与个性的解放。它一反宋元以来规唐模宋的诗学思想,张扬个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6.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具有维管束植物1078种(包括亚、变种),隶属于168科,635属。该区具有种类较为丰富,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地理联系广泛等特点。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热带性质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主要为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北温带分布及东亚分布等温带区成分亦较为丰富。还论述了闽江源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在宋代日趋繁荣,商业贸易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宋代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商人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微妙变化,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融于创作的诗歌当中,向后世展示一幅幅有关商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真实画面。宋代涉商诗描写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涉商诗中有一些作品反映商人们艰苦商旅生活和经营风险,还有部分作品反映商人的情感生活,其中尤以商妇诗描写得细腻精当。宋代涉商诗的产生源于宋代繁荣的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9.
元代货币作为海外贸易中的纽带,连接交易双方至关重要。纸钞、铜钱、金银、子的国内流通与海外需求,催生了禁运条令的颁行,给元朝和通商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金石学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而有关云南的却仅有《隶释》收录的一通汉碑。至清代,中国的金石学再次出现高峰,著名金石学者王昶及阮元父子相继来滇,亲自寻访石刻并著录,通过他们的著作,云南石刻才逐渐为世人所知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