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乾隆时期。由于考据学的盛行。泰山石刘研究成为当时的学术热点,方家竞论,名著丛出。其中噬聂鈫与钱大昕著述最丰、贡献最大。聂车文对泰山石刻进行了系统普查与著录,而钱大昕则以岱刻考官制,释典地,辨民族,订年代,正文字,均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两人相与研析,互为影响,互相促进,从而将泰山石刻研究再推至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巴揉·巴桑旺堆先生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从事藏族古代史、吐蕃墓葬、古代石碑、古藏文写本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巴探·巴桑旺堆先生的采访,我们对古代藏文石碑或石刻文字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巴採·巴桑旺堆先生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从事藏族古代史、吐蕃墓葬、古代石碑、古藏文写本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巴採·巴桑旺堆先生的采访,我们对古代藏文石碑或石刻文字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整套数字化石刻保护的技术,详细阐述了利用数码相机多角度拍摄古代石刻、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复杂三维数字建模等方法最终实现泰山石刻三维真实可视化的过程,以达到原样数字保护和永久数字化存贮石刻文物的目的。同时也为石刻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以确定,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8年10月13日在蒙自县查尼皮村召开。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共云南一大出席代表人数,许多当事人说法不一,尤其是出席代表姓名至今尚不清楚。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参考当事人或革命老同志的回忆,对中共云南一大的出席代表问题进行考证,以期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国南北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下摩崖石刻风化病害的机理。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检测分析岩石的地质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红石峡以风蚀打磨字迹消失、模糊或者字迹多处粗糙为主要病害,千佛崖以彩绘造像表面酥粉和粉化脱落为主;千佛崖岩石吸水率和饱水系数都高于红石峡;红石峡可溶盐主要为硫酸盐和碳酸盐,千佛崖可溶盐主要为硫酸盐和硝酸盐;千佛崖还存在NH4+,自然地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南北摩崖石刻风化机理的共性表现为冷热风化、风蚀风化及水化水合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红石峡病害主要由风沙磨蚀、冰劈作用和碳酸化侵蚀造成,千佛崖病害主要由水化学作用下可溶盐离子表聚作用造成;文物的保护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语言文字.作为这一时期语言文化重要载体的石刻文献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佛教类石刻的数量迅速增多;佛教石刻的类型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凿刻或者捐刻队伍庞杂,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等.与之相应的石刻文字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石刻楷书记载的内容增加;新造字大量出现;假借字逐渐增多等. 相似文献
8.
朱耀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人才成长也不例外。先秦诸子关于人才成长、人才成功颇有见解 ,其中包括孔子关于人才成功的几个命题 ;墨子概括的“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的规律 ;《吕氏春秋》、荀子所讲“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规律 ;晏子所讲“谋度于义者必得 ,事因于民者必成”的规律 ;以及大器晚成律、人才成因律、逆境成才的规律等。正确认识这些规律 ,无疑对青年人的成长会带来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9.
云南古代旅游文献是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学价值突出,具体表现在集纳古籍、广采博收;考证依据、相互印证;考辨异同、见解独到;按类编排、逐一记述等。能为云南古代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彰显古代文献的现代意义,是非常值得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0.
李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2)
云南文山地区与越南两地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频繁的交往.两地在地理上相接,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交通基础的贸易关系及亲缘性的民族关系,使得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悠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约有数百方三体石经残石先后在洛阳附近出土,由于当时国运多舛,多数残石出土后并没有得到妥善保存,有的甚至流落海外,至今下落不明.所以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一书中所收部分拓本的真实性曾一度受到质疑.如商承祚先生便曾撰文指称<君奭>、<多方>残石为伪刻.实际上,被商承祚先生斥为伪刻的<君奭>、<多方>残石与其他残石所刻的<尚书>文字相比,结构、用笔、字体风格并无二致,许多字甚至是出于同一人的手笔.因此,被商承祚先生斥为伪刻的<君奭>、<多方>残石其实不伪. 相似文献
12.
章红梅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3):5-9,27
同形字是指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即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系统、全面研究同形字,对于文字训诂、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文献的识读与整理、字词典的编纂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为基本材料,就其出现的时间、类型、产生原因、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