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L 异亮氨酸生产菌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通过MATLAB软件分析获得最佳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配比,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 异亮氨酸15 1g/L。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L-异亮氨酸产生菌TC-21的5L发酵罐发酵研究,应用辅助软件对影响其发酵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利用SAS软件对体积溶氧传递系数、菌体浓度和产酸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方程,提出了分阶段发酵控制模式,在该控制模式下,与实际恒定发酵过程比较,TC-21的产酸率提高了23.56%。  相似文献   
3.
溶氧控制对黄色短杆菌YILW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黄色短杆菌YILW合成L-异亮氨酸的发酵溶氧条件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该菌合成上L-异亮氨酸的代谢网络和代谢流平衡模型.在30 L发酵罐中考察了不同溶氧浓度下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高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15%溶氧浓度下产酸速率高且维持的时间长,有利于L-异亮氨酸的积累.为此提出了分段控氧模式:在菌体生长...  相似文献   
4.
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化学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最佳条件,并且与氨基酸分析仪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比色法是一种快速方便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遗传算法对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能积累L-异亮氨酸16.84g/L,比初始值提高28.7%.并且运用神经网络对L-异亮氨酸的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在L-异亮氨酸发酵的模拟与预测中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对L 异亮氨酸种子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合、豆饼水解液用量和种子pH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的种子培养条件;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发酵的影响,得到葡萄糖、(NH4)2SO4、VH、VB、VB1的最适用量,分析了这4种组分对增大L 异亮氨酸合成代谢流的作用,并对最适供氧量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产L 异亮氨酸19.1g/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含L-亮氨酸及L-异亮氨酸和偶氮苯的单链手性两性化合物C12-L-Leu-Azo-CmN^ (I)和C12-L-Le-Azo-CmN^ (Ⅱ)(m=6,10)的合成及其双层分子膜的相转移作用与卵磷酯和脑磷脂协同自发组织形成的形态。差示扫描热量法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手性中心空间位阻的影响,双层分子膜的热力学稳定性:Ⅱ>Ⅰ;分子间隔长度(Cm)增长,相转移温度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Ⅰ或Ⅱ能与生物脂协同自组织形成单层和多层中球形的双层分子膜,形态类似生物细胞。含发色团的Ⅰ和Ⅱ可作为研究生物膜相转移、相分离、和流动性的分子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鲎试剂的干扰试验,研究注射用氨基酸原料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操作。在2~16倍稀释级下,L-缬氨酸(c=2.5%)和L-异亮氨酸(c=2.5%)对鲎试剂无干扰,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鲎试剂灵敏度小于等于0.5 EU.mL-1,而在16倍稀释级范围内,L-脯氨酸(c=4.5%)和L-亮氨酸(c=2.0%)对鲎试剂检查法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注射用L-异亮氨酸和L-缬氨酸用灵敏度为0.5 EU.mL-1的鲎试剂检查其细菌内毒素方法可行,可以代替家兔法检查热原。供注射用L-缬氨酸细菌内毒素应小于0.04 EU.mg-1,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在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对其产酸率、转化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异亮氨酸产量达21.96g/L,糖酸转化率达15.3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