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环芳烃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多环芳烃由于其致癌性、致突变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来源、种类、分布及性质,阐明了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并对减少其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钟儒刚  戴乾圜 《科学通报》1997,42(9):933-935
N-亚硝基化合物(NNC)在α-羟基化后生成重氮化物而与DNA结合发挥致癌作用是一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是仅用α-位的活性却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解释不了NNC的复杂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据表明非α-位的代谢活化在NNC致癌机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曾对153种NNC的结构与致癌活性关系进行了定量模式辨认研究,结果表明:在NNC分子上经代谢产生两个亲电活性中心是形成最终致癌物的必要条件;并且,在α-位的第一活性中心与非α-位的第二活性中心之间的最适作用距离约为280pm;从而证明了NNC致癌作用符合于“双区理论”.根据双区理论,我们还探讨了N-亚硝基化合物中N-N键旋转能障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于甲基取代的亚硝基哌嗪及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比其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有显著增强的现象,我们提出了:环上杂原子的邻基参与作用提高了甲基代谢产物的活性,形成第二亲电活性中心是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分析结构参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确定这一邻基参与作用的机制对于深入探讨NNC致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NDO方法对具代表性的化合物,3,5-二甲基亚硝基哌嗪的甲基代谢活化产物与DNA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综合配套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广西某肝癌高发区饮用塘水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饮用塘水对真核细胞有明显的诱变性,阳检率为93.3%;从幼年开始饮用塘水的儿童和成年男性居民,其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理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显示塘水对人体细胞有遗传毒性作用;塘水浓缩物对人和大鼠原代肝细胞非程序DNA合成试验均呈阳性反应,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塘水浓缩物有明显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并在长期诱癌试验中显示出与黄曲霉毒素B1协同诱发大鼠肝癌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和论证了饮用塘水在肝癌病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1,(21):14-14
蔗糖聚酯:一种人造脂肪,被广泛用于炸薯条和甜品中。长时间食用可能干扰人体对重要营养素(番茄红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还会导致肥胖和腹泻。焦糖色素:存在于可乐、咖啡等饮料以及调味酱、蛋糕。如果它是直接由糖加热获得,危害并不大。但如果制造过程中添加了氨,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糖精:属于人工甜味剂,存在于饮料、果冻等食品中。研究发现,糖精能使老鼠患膀胱癌,2008年的一份研究也指出,糖精替代糖容易导致肥胖。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和燃料机动车释放有机污染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柴油车、汽油车、液化石油气车、清洁燃料车等尾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不同粒径TSP和PM2,5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差异.发现不使用清洁燃料和净化器的机动车尾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很高的,其中有机污染物以多环芳烃和含N、S、O的杂环化合物为主。很多是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因此我们认为,使用清洁燃料并使用净化器去加强机动车改造,对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机污染物和维护人体健康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对数拓扑指数LTI(i),并在双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环芳烃(PAHs)的致癌性与其LTI(i)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80个PAHs的致癌性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相符率达98%。  相似文献   
7.
卷烟烟气中存在着焦油、烟碱、亚硝胺、一氧化碳等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在烟气中的含量毕竟是微量的,研究表明,烟草焦油是最主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发现 ,人体本身存在一种系统———可抵抗来自食品和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很久以来 ,科学家们一直猜想在动物体内存在这种系统 ,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 2 0年的研究 ,终于利用转基因鼠证实了这一猜想。研究人员认为 ,动物体内抗癌系统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预防性酶———被称做二期酶———数量的显著增加 ,这些酶能消除有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有效地中和有害物质破坏DNA和引发癌症的能力。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的两项研究报告称 ,研究人员通过比…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引起国际上对其毒性的关注。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丙烯酰胺神经、生殖、遗传及致癌毒性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所进展。虽然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丙烯酰胺的各种毒性,但食品中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不良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与致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环芳烃属于最强的致癌物质,研究多环烃的形成机理、致癌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及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分布、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