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0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N 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差热分析(DTA)等方法,证明不同比表面积的聚丙烯腈(PAN)活性炭纤维(ACF)具有不同的表面微结构。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ACF、与低比表面积的ACF相比,类石墨微晶尺寸小,边缘活泼C原子数目多,本体C原子质量分数大,N、H、O等杂原子质量分数小,羧基、酰胺基团的数量少,醚基数量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由二价铜盐、还原剂和硫化剂浴液处理法制备导电性腈纶的影响因素、实施方法、导电性腈纶的结构和性能,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一浴法和二浴法处理的反应历程和处理结果基本相同,但还原剂、硫化剂的匹配及用量不同;导电化处理后腈给大分子排列的规整性略有下降,宏观形态及物理机械性能无明显变化;当纤维中Cu9S5含量达12.5%时,质量比电阻下降至10-1Ω·g/cm2以下。纤维具有明显的半导体导电特性。  相似文献   
3.
韩民 《河南科技》2005,(6):37-38
一、碳纤维的特点 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或者中间相沥青纤维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制成。  相似文献   
4.
制备出了PVA/PAN渗透汽化复合膜,活性分离层PVA的厚度为1~10μm,并将其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能显著影响PVA/PAN复合膜的渗透通量、渗透选择性和分离指数.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在水增塑条件下的熔融规律,并在经过改造的φ20mm螺杆熔融纺丝机上进行了纺丝工艺研究。研究表明,聚丙烯腈树脂在一定量的水和热的作用下,由于大分子中氰基之间的作用力被拆散或减弱,可使其变成可进行纺丝成形的增塑熔体;不同含水量、不同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体具有不同的水增塑熔点;所纺制的纤维都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聚丙烯腈/羟乙基纤维素(PAN/HEC)共混溶剂的选择及体系的相容性和流变性.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矾是PAN/HEC的较理想溶剂,而且它们在热力学上是不相容的.然而,由于体系粘度高,大分子链运动困难,因此在某些条件下相对稳定,显示了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的特征.随着HEC/PAN共混比的增加,总固含量的提高,以及温度的降低,共混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降低,结构粘度指数上升,剪切弹性模量和最大松驰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改性后的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为基膜、p,p′-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一种新型聚丙烯腈/聚p,p′-二氨基二苯甲烷酰胺复合膜.探索了单体浓度、界面聚合时间以及后处理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断面结构.  相似文献   
8.
Blends of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PANI-DBSA) and polyacryionitrile (PAN) dissolved in either CHCh/DMF or CHCl3/DMSO mixture were solution cast.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blend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was measured and the doped :xtent of PANI- DBSA in different casting solvent systems was studied. Solution blends prepared from CHCh/DMSO displayed higher conductivity than those obtained via CHCh/DMF. The dedoping reaction of PANI-DBSA in CHCl3/DMF identified by UV-Vis and FTIR analysis contributed to the lower conductivity of PANI-DBSA/PAN blend.  相似文献   
9.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缺口试件的缺口处应力状态进行了弹塑性分析计算,考察了ABS切口试件的拉伸强度与切口几何尺寸(切口深度和切口底部圆弧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支持实验关于ABS材料的缺口敏感性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的连续溶液聚合和一步湿法纺丝技术,在10t/a中试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制备了碳纤维用聚丙烯腈(PAN)原丝批量产品。通过不断地优化聚合和纺丝工艺条件,实现了PAN原丝的中试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溶液聚合技术在实现单体高度转化的同时获得了高分子量的PAN共聚物,通过调整凝固成型工艺条件和牵伸配比制备了具有圆形截面且结构致密的高取向度PAN原丝。将批量PAN原丝产品进行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后.获得PAN基碳纤维,其束丝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3.74GPa,223GPa和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