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溶菌酶治疗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效果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乳房炎是奶牛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不仅使奶牛产奶量下降造成损失。同时还造成包括兽医治疗、废弃牛奶、增加劳务、母牛过早淘汰和奶品质量差等损失。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大多使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疗效快、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具有以下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3.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产AmpC酶和ESBLs菌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出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通过药敏试验分析本院细菌耐药的趋势。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染色体AmpC酶,三维试验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和ESBLs。结果:44株菌染色体AmpC酶、质粒AmpC酶和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8/44)、34.09%(15/44),68.18%(30/44),44株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对其它抗生素对药性较强。结论:加强产酶菌株检测,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药敏结果是临床治疗产酶菌株感染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极高。50%病人可以手术和放疗,另外50%病人因不能手术和放疗而需化疗。然而这些病人常化疗失败,其主要原因是肿瘤产生耐药性。人恶性肿瘤中MDR1基因及其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非常普遍,约50%的肿瘤在治疗前即有MDR1基因表达,治疗后MDR1基因表达的百分比更高,同时肿瘤细胞对原先敏感的抗癌药物也不敏感,即产生了耐药性。ribozyme是一类具有RNA限制性内酶活性的RNA分子,可以识别RNA序列中的GUX(X为A,C,U)序列并进行有效切割,其中一种具有锤头结构(hammerhead)模型特征,根据此原理人工设计的ribozyme可以特异地定点切割靶RNA分子,阻断蛋白质表达。我们曾发现MDR1反义RNA可以明显抑制Pgp表达,但没有完全抑制。本研究利用逆转病毒介导的MDR1基因特异ribozyme,抑制人肺癌耐药细胞Pgp表达,探讨逆转其耐药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对危重气管切开口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证实对为绿脓杆菌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其耐药率,并对16种常用抗生素做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绿脓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物的耐药率在目前应用的抗生素中是最低的,另外本文从临床的角度对其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出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淮南矿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肺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对从煤工尘肺结核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3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对产ESBLs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共计检出产ESBLs细菌31株,占全部测试菌株的23.48%,其中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5株,大肠埃希菌13株.产ESBLs细菌对氨苄西林均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也高度耐药;而头孢西丁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但产ESBLs铜绿假单孢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却高达100%;除铜绿假单胞菌外的产ESBLs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极高;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及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产ESBLs细菌抗菌作用较弱.淮南矿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肺部产ESBLs细菌感染以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为主要要致病菌,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除外)的首选药物,临床应采取措施以预防产ESBLs细菌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硝酸银与抗生素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皮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3个大组,首先建立动物创伤模型,使创面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混合感染两种菌,然后每组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感染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皮肤创面细菌感染,硝酸银可以起到和抗生素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同样有效。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硝酸银在体内的杀菌作用及广谱抗菌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在临床中可以将硝酸银与抗生素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武威凉州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010年44株(25.58%),2011年57株(33.14%),2012年71株(41.28%);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33.72%)、呼吸科(26.74%)、神经外科(16.87%)为主;药敏试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表现为多重耐药,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神经外科,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较敏感,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