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7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核磁共振成像用的磁体要求在一定的磁场强度下保持大范围的均匀度。本文给出球形空芯磁体和环形空芯磁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示踪棉股线与普通棉股线在四步法编织机上编织6×4和6×6两种类型三维编织物,以较小间距横切编织物后。用QUESTER视频显微系统拍摄截面得到示踪纱截面中心点定位坐标,以三次周期样条插值方法处理经归一化的示踪纱线空间定位坐标,得到同一编织物中不同纱组内纱线在一个完整编织循环中空间构型的数学表达,以此反映矩形截面三维编织物的细观结构。  相似文献   
3.
对于纺织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局部悬链线纱路,本文探讨了确定这种局部形态悬链线的具体数学表达式、纱线张力、曲线科率以及偏离直线最大偏距的计算方法,绘制了一系列曲线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由于采用无量纲参变数表达形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按照这些曲线图或算式,结合实测悬链线的形态参数,便可推算出它的张力大小.  相似文献   
4.
用EIB对变形纱的外观形态和膨松性的测试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对变形纱的外观形态和膨松性进行更好的评价,利用EIB对几种线密度较接近的棉纱、毛纱、低弹丝和空变纱分别进行测试,可以获得纱线的毛羽、丝圈或丝弧的数据、分布情况、形态图及纱线的直径;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利用新建立的表征变形纱膨松性的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得出用这种方法来评价是可行的,且低弹丝的膨松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病人计Ⅱ-Ⅲ度溃疡84处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21例28处,伤口采用清创冲洗后,给予湿润烧伤膏;B组23例30处,伤口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组21例26处,清创冲洗后,给予自制凡士林油纱敷料外敷溃疡面处。结果B组愈合率最高,且平均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A、C两组明显缩短,且A、B组明显高于C组。结论采用清创冲洗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治疗压疮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存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课题。广西贡川壮族民间造纸技术,既保留有以构树皮为原料又有以竹子为原料的,是我国目前保存的较为原始的造纸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复原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及研究其造纸工艺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对广西大化县贡川乡壮族民间传统纱纸工艺进行翔实纪录的基础上,总结出贡川传统纱纸工艺的特点,并试图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发掘并保护壮族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纱纸工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3.8^s(153.4特)、50/50改性黄、洋麻纤维/毛型粘胶纤维混纺仿毛地毯纱的研制工艺,并对黄、洋麻纤维的碱处理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AR模型分析纱条不匀和故障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IBM PC/XT微机上,采用模型参数法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了纱条不匀的分析和生产中故障识别的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使用18阶的AR模型所得到的熟条功率谱曲线,能有效地反映出熟条的不匀结构。采用修正的K-L近邻法使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85%。这种模型参数法和故障识别技术对改进纺纱工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短纤纱与长丝通过喷气网络技术复合的新颖加工方法.这种气流复合纱既能体现传统混纺纱的优良性能,又具有特殊的外观效应和良好的经济价值,为机织、针织混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同时也对气流加工工艺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国产转杯纺纱器的转杯速度与成纱质量的关系,采用经过优化的转杯、隔离盘和假捻盘进行纺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杯速度的提高,成纱质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在杯速为50000 r/min 左右时,成纱质量的几项主要指标最佳。这对于合理设计转杯速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