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鉴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斑节对虾亲虾越冬和培育的有关生态条件。亲虾越冬时的水温应维持在20℃左右,在这种条件下存活率达80%以上。通过切除亲虾单侧眼柄性腺可以诱导成熟。手术亲虾的存活率达89.6%,成活率达41.3%.  相似文献   
3.
报道海南省临高县文科虾场、广西北海横路山虾场、北海市海水养殖综合实验场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实验。认为放苗前用二氧化氯消灭病毒,用漂白粉消灭病毒和细菌,用孔雀石绿杀死真菌和原生动物,用石灰中和酸性,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培养浮游植物。养殖期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用水质稳定剂净化底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恶化病原体繁衍条件,优化斑节对虾生存环境,可以成功地预防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早期轻病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缢蛏对对虾池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5月 ̄9月在山东省海阳黄海水产集团公司养虾场,结合缢蛏和中国对虾混养实验,探讨了缢蛏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主要滤食2 ̄5μm的无鞭毛藻类,从而使隐灌等鞭毛灌类成为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缢蛏滤食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的幼体,并且通过食物竞争来影响大型浮游动物,使浮游动物群落以捕食性和繁殖力强的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健康虾池水体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个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ai淡化养殖健康虾池水体理化及生物因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健康虾池大小(0.48±0.19)hm2,水深(145±13)cm,最适放苗密度(148±30)万尾/hm2,盐度(2±2)‰,水温(30.6±3.3)℃,溶解氧(5.5±1.5)mg/L,pH值8.5±0.7,透明度(19±5)cm,氨氮(0.65±0.76)mg/L,亚硝基氮(0.15±0.17)mg/L,化学耗氧量(21.52±5.45)mg/L.虾池藻类种类数为43±8种,密度(1.51±0.76)×10 8个/L,多样性指数2.15±0.49,藻类优势种12种,蓝藻6种,硅藻2种,绿藻3种,隐藻1种,健康虾池优势种以螺旋藻Spirulina sp.为主,种群丰富度高而稳定.虾池原生动物种类数为14±3种,密度(2.71±1.79)×10 5 个/L,多样性指数2.01±0.47,优势种9种,圆筒状拟铃壳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和海洋帆口虫Pleuronema marinuum为常见优势种,优势种主要是食细菌-碎屑类.健康虾池水体异养菌群数量(2.37±1.83)×10 7 cfu/L,弧菌数量(11.77±13.86)×10 5 cfu/L,底泥异养细菌总数(7.90±29.08)×10 8 cfu/L,弧菌总数(1.18±3.27)×107cfu/L.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在室外低盐度池塘网箱中饲料中w(蛋白)对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表现和免疫状况的影响.设计6组等能饲料,其w(蛋白)为20%,25%,30%,35%, 40%, 45%;初始体质量为0.28 g左右的凡纳对虾幼虾放养在悬挂于池塘中的18个小网箱中(1 m×1 m×1.2 m),每个处理设置3个网箱,每箱放养100尾幼虾,池塘水的盐度约为10-3,虾自由摄食,饲养期为6周.结果表明,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凡纳对虾的摄食量、特殊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在饲料w(蛋白)从20%增长到40%时随w(蛋白)增加而显著增加,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效率则饲料w(蛋白)最低(20%)和最高(45%)的组显著低.全虾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w(蛋白)增加而显著增加.肝胰脏糖原和肝脂肪含量在饲料w(蛋白)从20%升至35%时随饲料w(蛋白)增加而显著降低,在饲料w(蛋白)高于35%的组中随饲料w(蛋白)加而显著升高,而肌糖原在饲料w(蛋白)从20%增至30%时显著降低,在饲料w(蛋白)高于30%的组间无显著差异.肌脂肪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淋巴蛋白和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活性、盐度应激测试存活率只有饲料w(蛋白)为20%的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在饲料w(蛋白)高于20%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从本试验表明,在低盐度室外池塘中,凡纳对虾幼虾在自由摄食条件下,生长表现对饲料w(蛋白)的反应表明其适宜饲料w(蛋白)在40%,饲料w(蛋白)低于30%导致w(肝糖原)和w(肝脂肪)显著增高,饲料w(蛋白)低于20%导致免疫状况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亲虾子代的跟踪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 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这些卵子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无节幼体,并可以培育出Sou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在确认只有亲虾作为WSSV传染源的情况下,培育出的部分幼体和部分仔虾携带WSSV。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带WSSV的亲虾产出的卵及幼体,仔虾未检测到WSSV。  相似文献   
8.
浙江沿海中国对虾标志放流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5年,在象山港及六横南部渔区继续进行中国对虾大规模标志放流。阐述了不同体长,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标放的标志对虾在浙江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移动、分布规律及生长、成活、产卵等情况,进一步验证了与放流虾群行动分布趋于一致,为我省中国对虾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鳗弧菌抗血清学制备及其血清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免疫注射法,先去除鞭毛抗原,可以获得对虾“黄鳃病”鳗弧菌的高效价的抗血清,其血清效价可以达到5120,这为对虾病原菌制备抗血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分别投喂含有17α-甲基睾丸酮和17β-雌二醇两种激素饵料对中国对虾精巢发育和雌雄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7α-甲基睾丸酮可促进精巢发育,加快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和精子的过程;而17β-雌二醇的作用不明显。两种激素对中国对虾雌雄性比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