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山水画萌于魏晋南北朝,创于隋、唐,五代、北宋成熟,其自成体系,为中国画之重要画科。古代士大夫虽握公器奉儒家为思想之正统,仍欲标榜自我清高,由此便融道、释之思想,并借绘山水超然脱世,故历代画山水者皆效仿其遵循儒、释、道融合之准则。然时代变,山水画亦改变,此文从山水画演变受道释之影响,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及其积极因素,且了解画史未明了之困惑。发扬积极抑制消极,对当代山水画提高乃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渔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产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古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教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借鱼来抒发隐逸情情、阐述哲学玄思和畅谈生活感受,因而士大夫与鱼结成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赵匡胤在东京太庙内立有一块誓碑,告诫自己及后代皇帝要优待柴氏子孙、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对此,诸多宋人皆有记载,并且碑上的誓言亦得到北宋历代皇帝有效的落实,故誓碑无疑是存在的。随着北宋的灭亡,誓碑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应的,那些"优待"做法亦不复存在。否定誓碑存在之说,无文献依据,且推理亦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明朝末年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纷纷涌现,但"打破权威与门户之见进而融合一切正确观念"这一思想特色却被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广泛接受,这为基督教进入中国提供了机会,但也对在士大夫眼中作为一个"门户"的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形成了阻碍。故而传教士们对中国士大夫坚持的风格有褒有贬,由于对中国推崇的整体风气,以及耶稣会决疑论的特点,他们倾向于推崇中国士人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古代士大夫背负着建功立业的理想,他们把个体的自然生命与政治生命融为一体,带着崇高的使命感而孜孜以求、不懈探索,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深刻理解古代士大夫的出仕情结,对于现代知识分子构建积极健康的现代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解析北宋士大夫以儒家道德规范容忍艳词流行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矛盾现象,揭示了宋代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新兴士大夫阶层的两难心境,认为他们所高扬的主体精神,一方面在新兴商品文化的影响下趋向奢侈淫乐,另一方面则在恢弘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强化君子道德,两难选择之际,"薄技"、"小道"的小词,正好成为他们"走私"个人感情、满足自我享乐的"掩体".北宋士大夫词的兴盛,实际蕴涵着这一阶层的精神异化及其对文学和文化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7.
早午战争时期,随着战局的变化,中国官僚士大夫的心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从战前的轻日心态,逐渐发展到战争中期对日本的重新审视,战后更进一步发展为师日心态。官僚士大夫心态的转化和觉醒,标志着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了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主要探讨了中国特有的文人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文人园林的相互关系入手,重点分析了魏晋、唐宋、明清三个历史阶段的文人园林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贺铸在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问范式"、柳永的"屯田家法"、苏轼的"东坡范式"之间寻找自我的主体风格.贺铸有趋向于"诗化之词"的一面.在"东坡范式"成为一种词学风格形态的北宋,贺铸是一位接受者.只在贺铸的接受视野中也是否呈现出"士大夫化"的自我表现方式.他本身又具有英雄气质,经历不同就必然会将自己的一面融入进来,形成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0.
文人的舌     
文人的舌头是惹祸的根苗,也是谋生的工具。姑不论众多学究,私塾的教书先生,无日不赖这根舌头为自家换取衣食,就是那些混到庙堂之上的士大夫,无论晋升还是保级,舌头都是离不了的。我们曾经有过游说得官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