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2.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古代士大夫背负着建功立业的理想,他们把个体的自然生命与政治生命融为一体,带着崇高的使命感而孜孜以求、不懈探索,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深刻理解古代士大夫的出仕情结,对于现代知识分子构建积极健康的现代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林徽因的传统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学贯中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建筑史上抒写了灿烂篇章。尽管西方的求学经历给了她良好的知识修养,她的一生却又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难解的渊源:传统礼教下的婚姻观、历代文人的人性关怀精神、儒释道的生命本体观,诗画意境营造的传统文学创作手法等等,不经意间已经深深渗入到林徽因生活和创作的方方面面,直达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能在无形中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对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文化遗产逐渐消亡,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是当前我们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企业管理正逐步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管理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哲学,为我们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管理提供了思想素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强的民族性特征。其基本特点可以从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得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主要有强调权威,皇权至上,追求和谐三个主要特点。在此法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法律在制度方面相应形成了礼入于法,法自君出,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特征。同时,行司合一,执法原情等特点贯穿中国传统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其产生和发展既以马列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于是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途径和具体内容、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繁荣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7):270-271
从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产生、构成和演变的3种形态以及应用与体现出的3种独特的表现特征中揭示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从坚持传统、吸收外来文化和转变观念、发展科技4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从其内容来看,还是从其赖以存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来看,都具有非科学主义因素,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反科学的倾向。科学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约必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1.
Gao Xinghai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8,(1)
中国在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锋,而现代化的模式不是唯一的西方模式,所以在两种文化的交锋中,我们来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古代传统化为代表的东方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融合力和凝聚力,具有“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从政治领域来说,吏治好坏成了核心问题,从隋唐科举制实行以来,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认识不断加强。中国社会的宗法制度根深蒂固。从社会意识来说,强调尊天、重人、天人合一的伦理化,主导思想是入世。形成了精忠报国、以孝治天下、仁爱为本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张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4):57-61
文章论述了中国“伦理型”传统文化是在华夏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以及殷周到春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人事轻宗教的人文思潮的基础上 ,随着秦汉封建大一统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任何自成体系的文化,都是在传承和弘扬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我们必须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就需要探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问题,包括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原则、揭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内涵、形成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荣昌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14(1):48-52
改革开放以来,随宁波经济的阔步前进,现代企业家悄然崛起,其原因诸多,关键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之精华与宁波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宁波现代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变求胜的创新精神;以法求治的公正精神;以人为本的凝聚精神;以德为先的人格精神;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念的分疏递进错综复杂,如何从中找出基本线索,是进行现代转换的基本前提。基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逻辑,可从三条理路予以洞悉:其一是从道德到道德文化再到道德文化理念的衍生之路;其二是从道德意念到道德观念再到道德理念的递进之路;其三是从传统文化到传统道德文化再到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王晓梅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31(2):153-157
从传统节日的定义及其意义问题出发,通过对比中西传统节日和中西传统文化以凸显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再通过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起源进行追本溯源来努力挖掘每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本着最大限度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初衷来审视以上八大传统节日的现有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出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在社会理想、政治思想、经济观念、文化理念等方面有这种共性、契合性,才使社会主义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基因,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潮之际,仍然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