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喻产生有三大因素:语言、社会、认知。从语言角度看,隐喻的生成除修辞作用外,还有语言本身表达力不足的原因;从社会因素看,政治、经济、科技、化等是隐喻生成的动因;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生成又与人的思维、大脑、心理等密切相关。隐喻的生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作用和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人类最重要的话语形式之一。一切物理世界的似同和差异都经过民族文化的过滤和加工。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也是如此。作家对喻体的选择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民族不同,造成喻体选择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喻体选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及不同喻体所体现的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内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特点,探讨不同文化对比喻构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将人物生动形象化的同时,将笔触伸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作深层次的刻镂;从喻体的选择角度,对其民族风情作"一斑"的窥见,有利于傻子视角的确立;其意蕴比显现的形象要深远,能为人们的解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A像B一样C”式比喻性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C与A、B之间的语义搭配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C与A、B之间既可以都构成正常搭配,也可以只与其中一个构成正常搭配,而与另外一个形成超常规搭配。与此相对应,比喻句中本体、喻体的构成也并不完全一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结合比喻句中的语义搭配来分析比喻中本体的位置及比喻的不同作用。在划分比喻本体和喻体时,要注意其形象的完整性,要和全句的语义搭配关系、语法结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也应具体句子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考中语文易混修辞方法,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一、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征 《科技信息》2008,(23):249-249
习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习语的使用也增强了我们的表达力度.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形象,本文对英汉习语中的设喻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亚 《科技信息》2007,(22):136-137
比喻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修辞现象,本文通过比较英汉比喻喻体的异同,试提出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隐喻认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理解被认为是从喻体到本体的映射。笔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策略,并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9.
汉英比喻修辞格可分明喻、暗语和借喻,因为汉语与英语文化背景的差异,两者在比喻的方法、内容上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英汉修辞比喻格内容与方法的异同,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展示汉英的文化差异及在汉英对译中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汉英成语的比较、分析说明中西文化及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在成语形成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作为人类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又是相通的。他们具有相同结构、相同喻义、相同修辞。尽管有不同喻体形象、不同修辞方式,但是经过形象保留、形象移植、形象转换、形象舍弃、形象增添、形象注释等处理手段,汉语成语的翻译是能够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