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离子交换树脂非均相催化酯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间歇搅拌釜中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由丙烯酸和丁醇合成丙烯酸丁酯。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酯化作用,并且研究了搅拌速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KNC9型离子交换树脂在373.15-393.15K温度下具有最好的催化酯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有关参数(温度、Rh/TPPTS比率、催化剂浓度、压力、甲苯/水体积比、不同溶剂、CO与H2分压比)对丙烯酸丁酯的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首次研究了水溶性双膦配体BDPXSNa和BISBISNa在丙烯酸丁酯氢甲酰化反应中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无皂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甲基丙烯酸与衣康酸配比改变对乳胶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当n(甲基丙烯酸):n(衣康酸)=1:1时,乳胶粒表面羧基含量最高。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制得表面羧基含量高、粒径较大且具有单分散的St-BA-MAA-IA乳液。  相似文献   
5.
由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和二甲基二氯硅烷(DMS)与环氧树脂接枝共聚,得到一种有机硅-丙烯酸-环氧树脂三元聚合物的改性环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对改性环氧树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预期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提高了耐热性;通过检测,制作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乙酯的共聚合作了研究.并采用均聚共混方法制备标准样品,由红外光谱法分别测定标准样品和共聚样品中乙基和羧基的相对峰高。从而测得共聚大分子链节比(摩尔),最后用YBR法求得二元共聚竞聚率,从而判断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组成。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物,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共聚物有水吸油性能的影响,并证实只有采用硝酸铈铵/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剂才能获得双吸共聚产物,经红外光谱测试其产物含有羟基和酯基功能基团,吸水倍率为5g/g,吸油倍率为4g/g。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水介中焦磷酸锰引发下,普鲁兰/聚丙烯丁酯接枝物合金的制备、组成的控制及接枝共聚反应速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方法对接枝物合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焦磷酸锰是制备普鲁兰/聚丙烯酸丁酯接枝物合金的有效引发剂,控制反应条件可以调节接枝物合金的组成。普鲁兰接枝物合金的耐水性与纯普鲁兰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耐热性和柔韧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丁酯(BA)和含氢硅油(PHMS)为原料,制得了兼有二者性能的丙烯酸丁酯改性硅油.用FT-IR和1H-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黏温性能、表面性能与PHMS含氢质量分数和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PHMS的含氢质量分数对聚合物性能影响比其黏度的影响显著,且PHMS含氢质量分数和黏度越小,聚合物的性能越佳;在PHMS含氢质量分数为0.130%,黏度为15.5 mm2/s时,产物的黏度指数(VI)为414,黏温系数(VTC)为0.61,表面张力(ST)为22.0 mN/m;二元回归方程有效地预测了聚合物的VI、VTC和ST的值.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0℃,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微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得了固含量为35%、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的蓝色半透明微乳液.进一步考察了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子粒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微乳液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