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61篇
  免费   1968篇
  国内免费   3903篇
系统科学   7041篇
丛书文集   3882篇
教育与普及   22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61篇
现状及发展   484篇
研究方法   12篇
综合类   79641篇
  2024年   262篇
  2023年   939篇
  2022年   865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1086篇
  2019年   1049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833篇
  2016年   1147篇
  2015年   2060篇
  2014年   4451篇
  2013年   4072篇
  2012年   5003篇
  2011年   5695篇
  2010年   5298篇
  2009年   5897篇
  2008年   6574篇
  2007年   5982篇
  2006年   4695篇
  2005年   4350篇
  2004年   3822篇
  2003年   4108篇
  2002年   3961篇
  2001年   3476篇
  2000年   2598篇
  1999年   2148篇
  1998年   1805篇
  1997年   1725篇
  1996年   1549篇
  1995年   1308篇
  1994年   1137篇
  1993年   955篇
  1992年   889篇
  1991年   782篇
  1990年   724篇
  1989年   653篇
  1988年   374篇
  1987年   226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40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螺旋理论被学界认为是科技创新研究的新领域、新模式.其一经提出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及应用.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有学者引进三螺旋的概念及理论,此后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然而相关研究略显分散,且与国内科技创新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滞后.科技创新三螺旋模式中大学—产业政府三者是相互独立,且都可以成为领导性机构的.而这与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相符合.在科技创新三螺旋模式的研究中准确把握我国政府的适切功能与定位是正确运用该理论的前提.通过分析并研究3个科技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准确把握三螺旋主体的内核边界,不断促进大学、产业创新要素增长,有效推动三螺旋主体内、外的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中西方绘画艺术历经千年演变,在思想和技法上已各成体系,分别代表各自民族文化的审美主张,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文章结合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审美意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9世纪中国画家郭熙和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艺术成就,分析中西方绘画所采用的不同透视观察方法,研究中西方艺术家在世界观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别,阐释中西方艺术品鉴标准。客观理解中西文化艺术差异,对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共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不同数据源分析不同林冠层中探测提取树高的异同,探索适用于中国北方天然次生林树高估测的方法。【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0.25 hm2样地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er scanning, ULS)、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和Vertex IV超声测高仪实测单木树高,根据冠层高度分布(canopy height distribution, CHD)对林冠层进行分层,对不同林冠层(上层和下层)、不同树木类型(针叶树和阔叶树)探测提取的树高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CHD计算得到的冠层分层阈值为8.5 m。树高的离群值大多产生在林冠上层,阔叶树比针叶树更容易产生离群值,ULS比TLS更容易产生离群值。在林冠上层,ULS比TLS估测树高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低2.56%,U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2.68%;在林冠下层,ULS仅能探测到少量树木,ULS比TLS探测提取树高的 rRMSE高6.31%,TLS提取针叶树树高的rRMSE比阔叶树低1.16%。【结论】针叶树的树高估测精度普遍高于阔叶树;当TLS和ULS均能对单木进行完全扫描时,具有准确提取树高的潜力;树高离群值多由冠型不规则或相互交叉的阔叶树产生,而大部分针叶树,由于具有规则的冠型,所以产生的离群值较少;基于CHD对林冠层进行划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数据源估测树高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育人融合成为必然。"易班"平台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提供了平台,但其现实建设却仍存在与应然效果偏差较大的困境。宏观层面囿于"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完备,"易班"建设主体较窄,队伍配备不齐;"易班"运行缺乏长效机制;全方位育人环境营造不足,缺乏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微观层面"易班"的功能与操作尚不完善。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将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与"易班"的创新优化相结合;逐步深耕"易班"价值内涵,将之贯穿于功能开发与实践过程,方能完善"易班"应用,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光散射扬尘监测仪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及PM2.5的测量的稳定性及精度,通过对光散射扬尘监测仪的关键设计,提供一种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动态控制系统,消除环境湿度对采样气路的影响;设计零气校准及自动吹扫系统防止高浓度颗粒物对光学气室的污染,提高本底测量精度,从而实现光散射法扬尘监测仪测量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和优化串行多环返工生产系统的生产性能表现,结合质量管理与精益生产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返工机制,提出一种全新的“即刻返工”检查机制,将生产系统建模扩展至多机多缓冲区的复杂生产系统.基于生产系统的两大要素,机器与缓冲区的生产状态变化,依据概率论与马氏定理,构建缓冲水平的动态概率转移矩阵,以在制品库存水平及系统平均生产率作为研究指标,针对生产设备及缓冲区展开瞬态分析,通过迭代计算,表明设置合理的系统规模与缓冲区阈值能达到优化系统生产性能的目的,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实验轧机旁冷却装置配合轧机进行轧制实验,研究轧制道次间不同冷却工艺对特厚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道次间冷却工艺可以在全厚度方向获得组织细化及强韧性提高效果,采用强冷道次间冷却实验钢1/4处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0μm,强度为376MPa,-40℃冲击功为169J;心部晶粒尺寸可细化至15μm,强度为360MPa,-40℃冲击功为123J.本工艺可形成470μm厚表层细晶层,晶粒尺寸可细化至5μm;粗轧道次间插入冷却工艺轧制钢板强度和冲击韧性优于中间坯冷却工艺;随冷却强度增加,钢板内部组织明显细化且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了主动悬架控制,并增设了主动座椅控制,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LQG控制器。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所得最优控制策略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为了改善人椅系统质心及车身质心的跳振性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各轮轮胎动位移性能。从控制效能上来看,该最优控制器能够满足各行驶状态下对悬架性能的要求,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机电工程施工是整个地铁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传统地铁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专业相互交叉施工、施工工期紧等特点,特别是在车站机房管线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线众多,往往对整个施工工期及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本课题将传统的预制加工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