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6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迭代发展,促使知识生产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催生了“大学—产业—政府—公众”四螺旋动力结构的建立和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新生态重构。以多伦多大学人工智能发展为例,考察其四螺旋利益相关主体及实践。从内在机理看,4个主体在互动运作中不仅重新确定了各自角色,而且还建立了大学(知识)—产业(产品)—政府(治理)—公众(公益)的新型逻辑链条,平衡公私利益格局,把公益指向作为人工智能四螺旋运作的中心目标;从外在特征看,4个主体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并牵引其他主体形成环高校创新集群。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不断发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仍需要在国际比较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案例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有必要把握4个方面:一是走进中心,塑造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二是以专促通,创新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模式;三是引企入研,提升校企合作人工智能创新的转化升级;四是人本导向,突出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公共价值。总体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不仅要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更要面临来自治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基于ESI数据库,选取湖北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高校论文发表数量、被引情况、世界排名等,以期通过科技竞争力的研究,了解湖北省高校的整体实力,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湖北省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与时俱进做好工作.高校党委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协调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水平,最终体现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高校应充分发挥精神明建设的优势,率先成为精神明建设的标兵和示范区,主动参与社会的精神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高师图书馆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挑战,提出了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基地、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高等学校应以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构成情况为出发点,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结合点,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教学,科研质量,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切入点,在法律、制度上保证党外知识分子各方面的待遇,使他们留得住,安得下心,更好地为教育和文化事业而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8.
结合近年来普通高校科研工作的实际,运用邓小平的科技理论、高校管理思想等探讨加速普通高校科研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等教育职能取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 教学职能发展到今天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在职能扩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职能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从宗教化、神学化、精神化到世俗化、物质化、实用化的转变,这种取向上的变化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但在目前高等教育职能价值取向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只有纠正这种取向上的偏差,高等教育才能全面地完整地发挥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手段等六个方面阐述高校创新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创新教育内涵和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