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西藏大竹卡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喻亨祥  夏斌  梅厚钧  郭令智  漆亮  涂湘林 《科学通报》2000,45(22):2446-2452
西藏大竹卡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PGE)总量为28.37~50.67ng/g,比原始地幔和世界范围内一些典型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及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偏高,PGE分布型式也不同于部分熔融残留成因地幔橄榄岩中通常所观察到的负斜率型或平坦型,而以PGE总量高,Pt,Pd,Ru富集及“正倾斜型”或“燕子型”分布型式为特征,反映本区上地幔及其过程的特殊性。Pt和Pd以及Cu,Au,Cs,Rb,Ba,T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部地体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我国东南地区根据沉织作用、动物化石群、变质作用及火成岩活动等的特征而划分出十六个不同时代的地体。即雪峰造山运动增生到扬子古大陆边缘的江南元古代地体;加里东造山运动增生到晚期扬子大陆边缘的华南加里东地体;及古生代末期或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造山动运而增生拼贴到当时大陆边缘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的地体。  相似文献   
3.
汾河流域之地质和地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绪言为了研究汾河谷地和两侧山地的地质构造特点、第四纪松散地层、新地质构造运动及汾河的演变历史,并且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对汾河地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初步的评价,作者曾经两度赴汾河流域进行野外观察和研究。第一次调查地区为汾河下游稷山县至河津县段及涑水地区,时间是1954年7月至8月;第二次  相似文献   
4.
不久以前,作者等就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构造的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总結。文章主要是論述了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的前寒武紀晚期和加里东期建造序列和构造特征及其分区;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和华北地台交接的构造型式;作为东半球太平洋块段的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和位于西半球大西洋块段的北欧斯堪的那維亚和苏格兰加里东褶皺带地质构造所表现的差異性。本文是作者等在进一步闡明地槽、地槽系和地槽区的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就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构造层的划分及雪峯运动在本区的性质和表现,江南地背斜带隆起分割的边緣地槽拗陷和內部地槽拗陷震旦紀及早期古生代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和发展历史的差異性,晚期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质构造形成和发展基本特征,以及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皺区大地构造性质等系列問題予以专門的討論。作为第一篇論文的继續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地球动力学和全球构造观点来探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大地构造学涵义和油气藏分布规律。根据现代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多学科的综合分析,将弧后盆地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1)弧后硅铝层上裂陷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边缘海盆地;(4)弧间盆地;(5)弧后拉分盆地。此外,还讨论了近年来弧后盆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綜合分析界於华北地台与华南加里东地槽系(区)之間的下揚子地区的沉积建造序列、內部結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特征,提出該区在大地构造单元和性质方面应属於位于地台和地槽系(区)交接地带的一种新的构造型式ˉˉ台缘沉陷带。並将下揚子台缘沉陷带和安加拉——勒拿河台缘沉陷带进行了对此分析,指出二者在发展上的共同性是主要的,但又各具特色。賀兰山六盘山区和大巴山区可能是这样新的构造型式的例子。下揚子台缘沉陷带主要特点有三:(1)它的构造发展长期性,包括震旦紀和古生代的漫长地貭时期,且与相鄰地槽系(区)平行发展,因此可区別於短期发育的边緣拗陷;(2)由於在构造长期发育过程中,隆起和拗陷交替出現,其內部結构頗为复杂;(3)它可作为华北地台的一个第一級构造单元,而与地盾和台坪相並列。但从大地构造性貭言,仍属於一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7.
论活动大陆边缘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探讨大陆边缘地质学的新进展,主要评论下列三个重要问题:1、海沟—岛弧——弧后盆地系的新发展;2、活动大陆边缘地质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3、板块构造理论的新模系(Paradigm)—构造地层地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华南丽水一建阳地区作者首次发现蛇绿混杂岩、混杂岩的外来岩块是代表古洋壳碎片的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岩和代表陆壳结晶基底一沉积盖层的斜长片麻岩、花岗岩,石英粉砂岩、灰岩。基质是强烈片理化的深海复理石。混杂岩沿北东向从福建南平一建瓯到浙江龙泉一松阳断续出露。研究发现混杂岩分为陡倾斜的内带和平缓的向北西逆冲的外带,监伴随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带、糜棱岩带和碰撞型花岗岩。作者认为这代表二个陆壳地体碰撞的缝合线、碰撞造山运动发生在奥陶纪,并导致二个陆壳地体之间南华海的消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接触关系、厚度分析,结合绝对年龄资料,考虑地层剖面发育与构造关系,运用继承与上迭原则,认为继承构造部位剖面最完整这一理由,对江南地背斜带震旦纪地层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新方案中的下震旦统包括上板溪羣及与其相当的上双桥山羣、瀝口羣、松木坞羣等浅变质岩系,以东安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作为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的分界;旧称震旦系则归入上震旦统。上、下震旦统之间为雪峰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分开。在对上述地层的建造一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华南加里东地槽区江南地背斜带已经出现了南侧比较活动,北侧相对稳定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构造发展在沿走向上也表现了不均一性,东安运动在江南地背斜带的西段表现明显,而到了东段就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体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地体构造理论被应用于中国地质的具体实践已经15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中国境内地体构造的划分,2.地体构造理论上的创新,包括地体定义的完善;板块、微板块、地体、板惩、覆体五者之间的理论甄别,地体的古板块单元重建和古地体古大洋研究;地体拼贴增生和裂解离散的形式和过程,地体运动形成的沉积盆地和能源矿产;3.方法学上的进展,主要有古地磁喾综合地球物理学、微古生物及其对含放射虫硅质岩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