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及其与埃伦哈夫特之争,逻辑经验主义者普遍盛赞密立根的精湛技艺和完美的数据;历史主义者将之作为"观察渗透理论"的典型;当代新实验主义者则试图从实验本身为密立根对数据的选择作合理辩护。此案例表明,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哲学观念影响之下,对同一科学史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历史评价永远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氧化乐果的敏感性显著降低,降低约20倍,CL50为1445mg/L,说明对氧化乐果已产生了抗性,而小菜蛾对功夫菊敏感度只降低2-3倍,其LC50为4.29mg/L,说明对功夫菊酯刚开始形成抗性。  相似文献   
3.
量子力学具有许多经典力学所没有的特征——比如非因果性、非直观性、非个体性等,也由于这些特征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及广泛讨论。然而,这些特征在多大程度上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或是人们所希望赋予的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家及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 Forman)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量子力学的发祥地——德国魏玛文化对理论的表述特征产生过重要影响等独到见解。本文拟对福曼的观点进行介招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充水式潜水电机转子与轴向冷却水发生剧烈摩擦而产生的水摩擦力影响着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850QS—3200型充水式潜水电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轴向冷却水的流场三维模型,运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基于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平台依次数值模拟了转子外圆表面粗糙度、转子转速以及轴向冷却水流速等三者与转子外圆水摩擦力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转子系统水摩擦力随转子外圆表面粗糙度、转子转速以及轴向冷却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可通过降低转子转速、提高转子表面粗糙度以及降低轴向冷却水速度等方法,降低充水式潜水电机转子水摩擦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水摩擦损耗。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对黑龙江省30个县(市)采集分离到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共鉴定到6群14个生理小种,ZE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E3与ZD3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采用中国近等基因系共鉴定到26个生理小种,CN31与CN26出现的频率最高,为优势小种.通过对两种鉴别寄主划分的种群比较发现,近等基因系的鉴别能力要优于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同时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假说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实验与观察,以及实验能否对假说起到判决性作用,科学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伽里森(Peter Galison)力图超越传统的"理论—实验"二维分析模式,提出仪器和技术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新仪器和技术使数据呈现"直接性"和"稳定性",是实验结果得到公认,假说得到判决的重要原因。通过仪器、技术方法和计算模型的不断改进,尽力排除背景干扰,提供直接性和稳定性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科学家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7.
"观察渗透理论"还是"观察的独立性"一直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哲学倾向争论不休的论题。新实验主义者罗伯特.阿克曼(R.J.Ackermann)跳出理论与实验孰先孰后的二元争论,以理论、数据、仪器三维辩证互动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仪器和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中相对独立的重要力量,过去被哲学家们严重忽视了。阿克曼试图以仪器与技术的累积进步来化解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并以仪器的应用程度来解释当前社会科学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化和一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昆虫学研究成就 ,就昆虫兴盛和久盛不衰的原因进行了再探讨 .遗传基础的稳定性、可变性 ,环境条件的变化 ,微小的体形 ,运动方式、能力、食性、繁殖 ,变态 ,休眠及生存空间等特点成为其久盛不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析皮克林的新旧高能物理学不可通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能物理学史所作的社会学研究。指出皮克林以七十年代中期作为新旧物理学划分有较充分的依据;对新旧物理学作不可通约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创新和意义。他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变化作为不可通约的主要原因,寻求对托马斯.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作新的更符合现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解释,是后库恩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质能量"概念的提出,是在苏联批判"物理学唯心主义"以及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双重背景下,要求科学家自觉克服各种唯心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理解自然科学概念的结果。在此案例中,钱学森试图以"质能量"概念来化解物理学中"唯物"与"唯心"之争,调解"科学事实"与"哲学标准"的矛盾。它表明时代哲学文化思维是如何渗透到科学概念的理解之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