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部分玉衣片和玉棺片中的黑色点状固体包裹体。拉曼光谱谱图显示其主要的拉曼散射峰位于1360("D"峰)、1582("O"峰)、2440、2735、3250cm-1附近,与石墨拉曼散射峰的典型峰位一致,显示黑色包裹体为石墨。石墨拉曼光谱中的"D"峰和"O"峰的相关信息可敏感地反映其主岩的形成条件,因此对古玉器玉料中石墨包裹体拉曼光谱的深入研究可以对玉料的产地来源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地区广泛分布着一层全新世海侵形成的软土层。本文作者用不同长度的PVC管 ,在该软土层中进行取样 ,并在室内分别用薄样 (常规样 )和样柱进行了压缩实验。薄样的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的压缩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且压缩量变化最大的区间是在 0~ 15 0KPa。为此 ,对不同长度的样柱均施加 15 1KPa荷载。结果却发现 ,样柱的总压缩量与样柱的长度呈正相关关系 ,而压缩比则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压力在向下传导过程中是逐渐衰减的。  相似文献   
3.
原地重熔及其地质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岩浆侵入模型已无法容纳与花岗岩有关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与侵入模型不同,近年提出的原地重熔说视上陆壳为封闭系统而不是开放系统,该假说认为,花岗岩的形成实质是系统内部的物质随着熵的变化而从有序(原始岩石)到无序(熔浆),再到新的有序(花岗岩)_的过程,文章着重介绍原地重熔的基本原理及重熔过程引起的部分地质效应,包括岩基的空间,岩基的大小与形态,捕掳体和暗色包体,岩体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花岗岩背斜”以及花岗岩内的流动构造等。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软土压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地区广泛分布着一层全新世海侵形成的软土层。本文作者用不同长度的PVC管,在该软土层中进行取样,并在室内分别用薄样(常规样)和样柱进行了压缩实验。薄样的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压缩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压缩量变化最大的区间是在0~150KPa。为此,对不同长度的样柱均施加151KPa荷载。结果却发现,样柱的总压缩量与样柱的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压缩比则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压力在向下传导过程中是逐渐衰减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的大量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3次高潮的形成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汉魏时期,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包括蓝色绿松石、青金石、红色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第二次高潮延续在唐宋(辽),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除了第一次高潮常见宝石外,出现了真正的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第三次高潮主要出现在明清,重要的彩色宝石种类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青金石、碧玺和绿色翡翠。第一次爆发和中国人沿北方丝绸之路对中亚的探索及其文化交流有关;第二次爆发则和唐宋时期非常频繁的中西方贸易及互动性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有关;第三次爆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分别和明朝主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中国通往西方之门及清朝被西方用武力打破封闭,西学东渐,导致西南丝绸之路带来绿色翡翠打破本来由和田玉主导的白玉文化有关,前期是中国主动和国外进行商品贸易的产物,后期则是外国坚船利炮带来的副产品。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文化的形成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互动的结果,但古代多数重要的彩色宝石主要来自境外,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首符次德的彩色宝玉石文化是一种舶来文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软土薄样及样柱的压缩试验及其微结构定量分析,得出在特定压力下样柱的单位压缩量随深度变化的方程,并据此得到了特定压力下软土总压缩量的计算方程S=∫h0Sidh=∫h0(ah2i+bhi+c)dh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软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其压缩量的关系,提出了压缩量计算方程中c值的修正方案,并讨论了该方程的及其在工程设计上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岫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中石墨的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常出现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交代作用过程中,是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性矿物。辽宁岫岩透闪石质玉、特别是其中河磨老玉(子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石墨,目前,对这些石墨形成条件及其与闪石质玉石成因联系知之甚少。通过显微岩相学、拉曼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探讨了辽宁岫岩河磨老玉中石墨与透闪石质玉矿的成因联系。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呈条带状、星点状和云雾状3种分布形态,计算获得的石墨化度值在0.562~0.644之间,菱面体多形含量变化在19.52%~23.00%,温度范围为454~623℃,与角闪岩相变质峰期温度基本一致,明显高于前人获得的透闪石质玉的形成温度范围。结果显示,河磨老玉中的石墨与闪石质玉石是不同地质作用产物。结合野外地质产状,推测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形成早于闪石质玉石,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残余矿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石墨的特征暗示辽河群含石墨方解石大理岩、含石墨的透闪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可能是河磨老玉主要的原岩,而透闪石玉是多期次/阶段成矿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宁乡等地多个含有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及相关岩石的重砂矿物进行了分离,利用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图像及LA-ICPMS等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成分、内部结构及U-Pb同位素年龄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钾镁煌斑岩重砂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与钾镁煌斑岩有关锆石的U-Pb年龄显示研究区的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其中宁乡Ⅰ号及Ⅲ号岩管钾镁煌斑岩4颗重砂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6 ± 5.1)Ma,显示出较为年轻的特点,但石门上五通地区白垩系红层中也发现具有207Pb/ 206Pb 谐和年龄为(2 008±29)Ma古老岩浆结晶锆石的存在,证实该地和金刚石有关火山物质的来源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一类边值问题的高效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差分方程分块记法的基础上,将泊松方程的第三边值问题拉普拉斯差分算子的特征矩阵分解为能应用快速高立叶变换(FFT)算法的正弦函数矩阵和余弦函数阵两部分,并将FFT算法与快追赶法给合起来,建立了泊松方程第三边值问题的一种高效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东江是南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 (惠州、东莞、深圳和香港 )的饮用水源 ,文章详细分析了东江中游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的水污染状况 ,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东江中游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水质变化趋势。东江中游目前及未来主要受可降解的有机物影响 ,主要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和石油类。在季节变化上 ,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为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水质恶化有逐年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