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合基质人工湿地和煤渣基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2种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及影响脱氮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组合基质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为10 cm·d-1时,表现出较高的脱氮效果,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2%和76.2%;煤渣基质人工湿地在15 cm·d-1时脱氮效果最佳,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  相似文献   
2.
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采用正硅酸乙酯(C8H20O4Si)、硝酸铝(Al(NO3)3·9H2O)为主要原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进行检测,系统研究了pH值、煅烧温度对生成3∶2型莫来石以及生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莫来石凝胶介于单相凝胶和双相凝胶的混合尺度,pH值在4~10范围内均可生成莫来石,煅烧温度为1175 ℃时出现明显的莫来石化;pH=4时,不利于无定形硅的转化;在pH值为5~9范围、煅烧温度1200 ℃时完全莫来石化,且生成的莫来石结晶度总体变小,晶胞参数上下波动。莫来石的生成经历了无定形硅和铝的氧化物到铝硅尖晶石再到莫来石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的大量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3次高潮的形成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汉魏时期,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包括蓝色绿松石、青金石、红色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第二次高潮延续在唐宋(辽),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除了第一次高潮常见宝石外,出现了真正的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第三次高潮主要出现在明清,重要的彩色宝石种类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青金石、碧玺和绿色翡翠。第一次爆发和中国人沿北方丝绸之路对中亚的探索及其文化交流有关;第二次爆发则和唐宋时期非常频繁的中西方贸易及互动性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有关;第三次爆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分别和明朝主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中国通往西方之门及清朝被西方用武力打破封闭,西学东渐,导致西南丝绸之路带来绿色翡翠打破本来由和田玉主导的白玉文化有关,前期是中国主动和国外进行商品贸易的产物,后期则是外国坚船利炮带来的副产品。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文化的形成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互动的结果,但古代多数重要的彩色宝石主要来自境外,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首符次德的彩色宝玉石文化是一种舶来文化。  相似文献   
4.
辽宁岫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中石墨的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常出现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交代作用过程中,是成岩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指示性矿物。辽宁岫岩透闪石质玉、特别是其中河磨老玉(子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石墨,目前,对这些石墨形成条件及其与闪石质玉石成因联系知之甚少。通过显微岩相学、拉曼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探讨了辽宁岫岩河磨老玉中石墨与透闪石质玉矿的成因联系。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呈条带状、星点状和云雾状3种分布形态,计算获得的石墨化度值在0.562~0.644之间,菱面体多形含量变化在19.52%~23.00%,温度范围为454~623℃,与角闪岩相变质峰期温度基本一致,明显高于前人获得的透闪石质玉的形成温度范围。结果显示,河磨老玉中的石墨与闪石质玉石是不同地质作用产物。结合野外地质产状,推测河磨老玉中的石墨形成早于闪石质玉石,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残余矿物。透闪石质河磨老玉石墨的特征暗示辽河群含石墨方解石大理岩、含石墨的透闪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可能是河磨老玉主要的原岩,而透闪石玉是多期次/阶段成矿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图Γ,如果它的图自同构群Aut(Γ)作用在它的弧集上正则,则称图Γ为1-正则图。本文给出了具有初等交换点稳定子的9度1-正则Cayley图的一个完全分类,证明了在同构意义下,具有初等交换点稳定子的9度无核1-正则Cayley图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甘肃马衔山软玉矿矿化见于新元古界马衔山群一套混合岩、大理岩、黑云母片岩组成的变质地层内,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玉器玉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野外考察采样基础上,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ICP-MS、LA-ICP-MS等测试技术,对马衔山成矿围岩及其软玉玉料进行了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该地软玉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马衔山软玉成矿及产地来源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马衔山软玉具片状变晶结构和纤维交织结构,玉料主要由透闪石、少量榍石、微量黝帘石及磷灰石组成,优质玉料透闪石含量可达98%以上;(2)透闪石为3个不同时期矿化产物,成玉主要和中晚期的透闪石化有关。玉料属于镁质大理岩成因,成玉主要和晚期的碱性花岗岩侵入形成的交代变质作用有关;(3)马衔山软玉微量元素组成,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模式和新疆和田、青海地区及辽宁的软玉有所不同。微量元素具有Th/U高、Cu低特点,稀土元素含量低、具有"海鸥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等可以作为该产地玉料的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