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都开始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此来实现信息电子化交换和资源共享。无线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信息交换的速度和质量,为很多的用户提供了便捷和子偶的网络服务,但同时也由于无线网络本身的特点造成了安全上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CP)在无线通信中吞吐量受到丢包和反馈时延影响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RLNC)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可靠低时延无线通信传输方法。分别考虑一般RLNC和降低了编译码复杂度及头部开销的稀疏RLNC,原型实现了(稀疏)RLNC的编码、再编码、译码模块;并通过ns-3网络仿真在两跳有损中继链路中将所提方法分别与TCP和快速UDP网络连接(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QUIC)协议的传输完成时间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丢包率链路中,所提结合RLNC的UDP传输显著降低了传输完成时间。通过选择适当的编码参数,稀疏化的RLNC在链路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能够进一步降低RLNC的传输时间,但在高丢包率环境中其传输完成时间高于RLNC。  相似文献   
3.
企业成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本文对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1985年至1998年的成长过程和形态进行了实证与模拟分析,并总结和提炼了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探讨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课程的体系的内在结构,从教学内容的功能划分和功能定位的角度,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一般程序,论述了课程模块式组合的作用,并以工商管理学院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为实例加以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3+2”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的创办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2”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是华南理工大学在教育改革中,为适应外经贸人才需求而创办的一种新型外经贸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总结了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的创办经验,着重介绍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和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研究了仿紧局部Lindel(o)f空间在一些特定L映射下象的基础上,继续讨论仿紧局部Lindel(o)f空间的2-序列覆盖L-映象;建立了仿紧局部Lindel(o)f空间的一些L-映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泡沫油”产量比普通稠油产量高数倍及微气泡可降低湍流边界层摩阻的事实,提出采用水基泡沫来实现稠油流动边界层隔离与润滑减阻的新思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探讨水环、微气泡和水基泡沫减阻的有效性,剖析水环输送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分析利用水基泡沫环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中实现稠油流动减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沫环减阻思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且井筒及深水立管之类的垂直管更容易实施,其深入研究可望解决水平管内稠油–水中心环状结构的油流“偏心”难题;筛选合适的泡沫剂体系可有效缓解油水乳化与油在管壁上黏附,改善管壁的润滑性,提高中心环状流的稳定性;然而,泡沫环减阻思路的实际应用尚需深入研究其相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俾路支省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俾路支人的生活水平却长期低下,资源开发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以及部落社会等传统势力,致使俾路支民族分离运动重新兴起。  相似文献   
9.
光纤到户(Fiber To TheHome—FTTH)接入技术是宽带接入的重要发展方向,FTTH是光通信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它涉及到器件、系统、网络技术和经济、维护、应用、标准以及法规等多方面,对我国电信运营业和制造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光纤通信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不等式和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在简洁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一类变时滞变系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与全局指数稳定性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具体例子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