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将奥里乳化油与孤岛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既缓和了乳化油的破乳脱水条件,又改善了所生产沥青的性质。实验室及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原油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生产符合SH052292的100号道路沥青和GB/T15180及JTJ05293的重交通道路沥青系列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复合改性硬质沥青的制备及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秦皇岛AH-70为基质沥青,外掺改性胶粉、SBS和硬沥青制备复合改性硬质沥青,考察制备方法(四步剪切法和三步剪切法)、剪切时间及外掺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对制备过程中的微观相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步剪切法所制备的复合改性硬质沥青性能优于三步剪切法,每步较合适的剪切时间为60、60、30和2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胶粉、SBS和硬沥青的掺量分别为20%、2%、20%,所制备的复合改性硬质沥青的性能均满足浇注式沥青的指标要求;复合改性硬质沥青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既存在物理共混又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制备过程中其相态结构发生转变,由沥青为连续相、SBS为分散相,转变为沥青和SBS为双连续相,最后又转变为沥青连续相、SBS分散相。  相似文献   
3.
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复习对于巩固化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复习按任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经常性复习、阶段复习、学年复习及期末复习等几类.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可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采用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考察了原料沥青的化学组成、溶剂的化学组成及磺化剂用量对磺化沥青产品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化学组成是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另外,溶剂的化学组成影响了沥青-溶剂体系的状态,进而影响了磺化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苯甲醛 (BA)作为交联剂 ,菲 (Ph)作为纯芳烃原料 ,在对甲基苯磺酸 (PTS)的催化作用下 ,合成出B阶沥青树脂。根据产物的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 ,推断出该反应属质子催化下阳离子型缩聚反应。在质子催化下 ,苯甲醛的醛基打开而产生碳正离子 ,作为双官能团的 3种取代方式连接菲的两个芳环 ,生成具有三芳基甲烷结构的长链沥青树脂。  相似文献   
6.
用间歇式氧化反应釜,在温度为200,220和240℃,风量为150 L/(kg·h)条件下对沥青进行氧化试验.对氧化沥青样品进行软化点和红外光谱测定,将软化点与反应时间用Lockwood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氧化沥青软化点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对氧化沥青样品与原料沥青进行红外光谱图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氧化沥青软化点与反应时间遵循总包一级动力学规律;氧化沥青样品在波数为1 698.1 cm-1处羰基吸收峰面积明显增加,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沥青氧化属于自氧化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生成氢过氧化物引发剂;氢过氧化物的裂解生成烷氧自由基,烷氧自由基碎裂生成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橡胶粉改性沥青反应过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不同基质沥青原料,分别测定不同反应温度下橡胶粉-沥青体系的黏温曲线,并对特征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分析橡胶粉改性沥青黏温曲线随反应条件的变化,以及反应过程中官能团的改变,探讨橡胶粉与沥青体系反应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橡胶粉改性沥青反应过程与沥青介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紧密相关;反应温度越高,溶胀和降解的速度越快;沥青针入度越高,橡胶粉改性沥青黏度变化越大;反应过程并没有生成新的官能团,产品黏度变化主要是受橡胶粉的溶胀和降解过程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橡胶粉改性沥青黏温性能可以通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将超临界流体精密分离和四组分分离相结合,得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渣油的组成分布和蜡分布,讨论了这些化学组成信息对渣油溶剂脱沥青工艺条件的选择及产品性质预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及其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中含有苯酚类化合物,考察5种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分析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除冰盐(NaCl)和pH值对沥青中酚类组分浸出量的影响,评价酚类组分对水体的潜在危害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评价浸提液中酚类组成.结果表明: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酚类组分的浸出量影响不大,且浸出量都低于地表水限定指标;在浸出温度为100 ℃,浸出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NaCl和pH值对酚类组分的浸出量影响较大,最大浸出量超过地表水限定指标;对水体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挥发性的烷基取代的一元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对渤海PL19-3原油环烷酸分离提纯后,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气相色谱-质谱等手段对环烷酸组成结构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PL19-3原油中石油酸不仅存在于柴油馏分中,在减压蜡油中仍然有较高含量;环烷酸主要是以一环、二环、三环为主,芳环含量较低,并随馏分变重结构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