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摩尔将常识概念引入知识论,开创了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知识论的难题,但他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的诉诸常识还停留在前理论的层面。新摩尔主义沿用了摩尔诉诸常识和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怀疑主义难题,在此基础上,新摩尔主义还为常识哲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新摩尔主义主要表现为外在论和内在论两种理论形态,它不仅在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方面取得了进展,而且还表明诉诸常识亦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某人是否知道某事,不仅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知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日常知识的归赋具有风险效应、认知副作用效应、凸显效应、场景呈现效应、归赋者效应等。日常知识归赋受各种语境因素影响的实验数据,不仅为知识归赋的语境主义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知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问题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枢轴命题是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提出的一类起基础作用、具有特殊特征的命题,其特征有:不可怀疑性、不可知性、不可确证性和语境性。枢轴命题理论明显地挑战传统知识论的智慧,其挑战表现在信念论、确证观和知道观上,并对当代知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研究枢轴命题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结果是由认知对象、认知主体和认知条件三方面决定,并用数学方法对影响认知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理解的可传递问题——理解是否可通过证言传递,是当代理解论的重要问题。扎格泽博斯基等反对者主张,理解无法通过证言传递,因为理解是一种能力,且理解的传递涉及额外的认知工作。格林等支持者认为,能力能够通过证言传递,且当听者具备理解所需的背景能力和背景知识时,理解的传递不涉及额外的认知工作。两个维度的现有研究都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错误地把理解的可传递问题视为“是-否”的定性问题,而不是与主体认识程度相关的量化问题。认知程度主义采用了量化立场与方法,认为理解是有程度之分的,并借助最大理解概念来量化理解度。从理解度视角上看,所有理解都能通过证言传递,只是存在程度之别。  相似文献   
6.
语境主义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占支配地位的反怀疑主义理论.语境主义者主张,知识的归因依赖于归因者的语境,知识的标准随着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在怀疑主义的语境里,知识的标准异常地高,在这种标准下,我们没有知识;在日常语境里,知识的标准相对较低,在这种标准下,我们有知识.因此,怀疑主义对知识的否定与我们对知识的肯定,两者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等重论点是对同辈分歧问题一个重要回应,该论点主张,当认知主体处在同辈分歧情况下时,主体需要重审自己的观点,并且赋予自己的观点及其认知同辈的观点同等权重.等重论点的支持者主要从认知公正和认知压力两方面对该论点进行了论证.然而,反对者从思辨的角度对等重论点进行了驳斥.思辨反驳主要有基于心理证据的证据惰性论证和证据不对称性论...  相似文献   
8.
归纳问题是罗素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罗素对归纳问题的合理性的逻辑解决方案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即“归纳法原则”,后期即非证明推理的“科学推理的公设”学说。尽管罗素没有解决归纳问题,其学说在哲学上却有重要影响。罗素提出的归纳问题合理性在逻辑学范围提供根据是不可能的观点,对最终从其他角度去解决归纳问题,无疑是一大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归纳问题是罗素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罗素对归纳问题的合理性的逻辑解决方案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印"归纳法原则",后期即非证明推理的"科学推理的公设"学说.尽管罗素没有解决归纳问题,其学说在哲学上却有重要影响.罗素提出的归纳问题合理性在逻辑学范围提供根据是不可能的观点,对最终从其他角度去解决归纳问题,无疑是一大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缸中之脑假设是怀疑主义论证中最重要的假设,普特南对“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论证被当作了一种反怀疑主义的策略。然而,无论是标准的缸中之脑假设,还是普特南式的缸中之脑假设都不是自我反驳的,普特南的论证是错误的,普特南式的怀疑主义解答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