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饮用水中卤乙酸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水中卤乙酸(HAAs)去除方法。水中HAAs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化方法。常规自来水处理工艺采用预氯化可以去除一定量的HAAs前体物质,但对预氯化产生的HAAs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活性炭技术与生物降解技术是去除水中HAAs的重要手段。化学氧化方法(特别是涉及羟基自由基参与的高级氧化)是去除水中HAAs的一种可能途径。双金属协同与电化学的还原脱卤方法能够将HAAs脱卤生成不含卤素原子的乙酸,环境友好,可控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重庆段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的14个消落带采样点采集消落带土样,对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进行了测定,并对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后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均值大于对照土壤.消落带植被覆盖状况对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影响较大,淹水前植被覆盖度高的消落带在落干初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对照土壤,而植被覆盖低的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低于对照土壤.消落带土壤全磷含量与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均没有明显的关系.与对照土壤相比,消落带土壤C:N、C:P较大,N:P较小,消落带土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拟合关系,表明两者有相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郭劲松 《科技资讯》2011,(5):108-108
针对超稠油需要较高的处理及输送温度,通过对加热设施的比选,采用导热油做为加热超稠油的热媒,对导热油系统工艺流程进行描述,并对热煤系统进行详细的设备计算,选出经济合理的设备,提高了超稠油加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小江回水区5个断面可见光衰减系数Kd(PAR)与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悬浮物浓度、溶解性有机物及叶绿素等水质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区域可见光衰减系数和透明度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著。可见光衰减系数在0.23~4.82 m-1之间变化,均值为(1.03±0.07) m-1,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统计分析表明,可见光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7791),表明两者可相互反演。与总颗粒态物质浓度,总无机颗粒态物质浓度的相关性显著(R2 =0.728 5,R2=0.763 7),与溶解性有机碳有一定的相关性(R2=0.128 9),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明显(R2=0.006),分析表明总无机颗粒态物质是小江回水区水体光学特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x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x107/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落干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不同磷形态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TP含量均值为599.00 mg/kg,消落带土壤TP、IP含量均沿高程逐渐下降。消落带土壤活性磷(Ac-P)含量明显低于180 m的岸边土壤,155,145 m消落带土壤Ac-P含量低于165 m消落带土壤,与140 m沉积物中Ac-P含量相近,表明频繁的干湿交替会加剧消落带Ac-P的流失。消落带土壤TP、IP和Ca-P均与pH值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pH对土壤磷形态的含量有着重要影响;OM与Or-P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有机质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O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对连续流间歇曝气技术在活性污泥-生物滤池一体化反应器(AB IR)处理城市污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活性污泥段稳定运行条件下,生物滤池段在不同曝气-停曝时间组合下的整个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研究表明,反应器温度为20℃,活性污泥段负荷为0.4 mgCOD/mgMLSS.d,滤池段C/N为1.32、DO控制在1.0 mg/L、曝气-停曝时间为2 h/1 h时,反应器出水COD、SS、NH4+-N以及TN值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  相似文献   
8.
三峡地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力负荷与湿干比作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的2个重要控制参数,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目前,国内针对三峡库区气候与土壤特征的水力负荷及湿干比研究鲜有报道.为此,论文通过试验,研究了适宜于三峡库区气候和土壤特征的水力负荷和湿干比的相关数据,重点考察了在4种水力负荷与3种湿干比条件下,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总氮和总磷去除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可以提高系统的湿干比,水力负荷,湿干比的变化对COD,总磷的影响不大,对总氮的影响较大.试验结果可为人工土层快渗系统在三峡库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乙炔抑制培养法研究了水分、温度、氮源和碳源等影响因子对三峡库区腹地消落带土壤N2O排放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与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和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反硝化速率随着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反硝化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土壤WFPS为100%时,N2O排放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土壤WFPS为60%时。温度在10~40 ℃范围内,土壤N2O排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2O排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外加氮源为NO -3-N时,反硝化速率随氮源量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过多的硝态氮抑制反硝化作用;而添加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葡萄糖作为碳源则会明显提高土壤反硝化速率,当每千克土加入碳源量为240 mg时反硝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正>混凝土是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其破坏和断裂机理非常复杂,要了解混凝土断裂机理解决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扩展问题,首先需要正确测定混凝土断裂参数,了解混凝土失稳断裂前裂缝扩展过程与缝端附近区域的物理特性及其力学行为。因此,在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中直接观察混凝土试件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