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了危害我国杉木的害虫名录(二),主要包括昆虫纲( Isecta)鞘翅目( Co-Leoptera)害虫18科101属142种。并列出每种害虫的中名、学名和分布省份,为杉木的鞘翅目害虫的监测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灾区区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区划理论,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方法,将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灾区分为3个区和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等级区域,分别建立了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松枯梢病对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侯县、长乐市等地湿地松、火炬松幼林的观察与调查分析表明,松枯梢病使湿地松当年新梢长和梢基部径生长分别降低56.73%和35.82%。感病新梢的长与径生长随着病害发展而减缓,至6月发病高峰后,其生长与健梢生长的差异明显加剧;病害严重程度与幼树的树高、胸径生长呈负相关。通过对南屿林场25块13 ̄17年生湿地松样地的该病危害损失测定,建立阿公枯梢病所致的湿地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损失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Bursa 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 Nickle) Nickle]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重要的森林检疫对象。松材线虫病的诊断方法是防止松材线虫病发生、蔓延及传播的技术保证。笔者就国内外对松材线虫病树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了危害我国杉木的害虫名录(一),计7目47科110属151种。其中昆虫纲( Isecta)146种,包括直翅目( Orthoptera)4科10种、等翅目( Isoptera)3科27种、半翅目( Hemiptera)14科49种、鳞翅目( Lepidoptera)20科57种、双翅目( Diptera)2科2种和膜翅目( Hymenoptera)1科1种;以及蛛形纲( Arachnida)蜱螨目( Acarina)3科4属5种。并列出每种害虫的中名、学名和分布省份,为杉木害虫的监测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对黑松、湿地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2月龄黑松(Pinus 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幼苗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感染对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较湿地松发病快且重,黑松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湿地松内SOD和CAT在接种早期活性增加,随后下降。两种幼苗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H2O2和MDA的积累与植株发病速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寄主植物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22)℃,整个生活史(10.47±1.03)℃;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8.30℃.d,2龄若虫200.23℃.d,蛹期77.61℃.d,雌成虫期477.80℃.d,整个生活史810.87℃.d。用有效积温法估测松突圆蚧在福建省各县(市、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测值与实际年发生世代数基本相符,可作为松突圆蚧监测预警和防治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竹喙球菌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分布、潜在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危害性、定殖与扩散的可能性、风险管理难度以及毛竹的经济、生态、社会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竹喙球菌的风险性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竹喙球菌是接近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对我国竹林资源与竹业发展具有潜在的严重.威胁,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9.
松幼苗和幼树离体枝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松树幼苗和幼树离体枝对松材线虫侵染的反应,表明组织褐变、失水萎蔫为病害外部症状表现标志;2月龄苗对线虫侵染的反应快速敏感,组织细胞褐变坏死反应明显。而茎已完全木质化的1 年生松幼苗和4~5年生幼树离体枝感染松材线虫后,外部症状表现为发病叶褪绿、变红褐色或褐色且萎蔫,症状首先出现在叶基部,很快向叶尖扩展,至整个针叶枯萎死亡。叶部症状的出现标志病害进入发展晚期,寄主已接近完全死亡,茎内失水和细胞褐变坏死已广泛发生。组织细胞褐变坏死反应则直接与线虫的迁移扩散、分布和数量有关。肉眼可见的皮层和髓的褐变通常发生在线虫出现之后,其褐变程度与线虫的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