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报告了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利用积温法预测了若虫的发生高峰期.结果表明:卵期、若虫期、产卵前期及伞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4±0.46)、(9.95±0.92)、(20.67 ±2.03)和(11.26±0.72)℃;有效积温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惠东黄蚜小蜂是林业重要入侵害虫—松突圆蚧的本地寄生性天敌之一,开展惠东黄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其将来的人工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蜂的多数形态特征与其近缘种相似,但在触角式、产卵器的相对长度方面存有明显区别;在15~35℃,成蜂个体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且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在(25±1)℃,RH(70±10)%条件下,卵期发育历期为(2.3±0.4)d,幼虫期(12.8±1.5)d,蛹(8.5±0.8)d,全世代历期为23.6 d,有效积温为30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9.227℃.成蜂羽化后,即可立即取食20%蜜水,羽化主要在白天12:00~16:00进行,成蜂具有较强正趋光性;在林间,虫口密度高峰发生于4~6月,种群性比为7.15∶1,可能存在产雌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3.
甘草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个恒温(21,25,27,30℃)和1个室内变温(平均温度23℃)对甘草萤叶甲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1~30℃范围内,甘草萤叶甲发育历期总体上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5,13.56,11.04,9.69,11.77,13.98,14.78℃,有效积温分别为136.77,53.70,57.66,66.22,176.11,63.67,108.82日度;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5℃,有效积温为492.75日度.  相似文献   

4.
枸杞储藏害虫印度谷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危害储藏枸杞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常温仓储条件下的越冬幼虫死亡率高达86.3%,仅11.1%可化蛹,羽化为成虫.18~22 ℃时印度谷螟成虫、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8,9.8,39.4,8.8 d,完成1代需要66.8 d.枸杞干果含水量与幼虫发育历期呈反比,与蛹的发育历期呈正比.卵、幼虫、蛹、成虫及1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9,8.8,11.9,12.5,11.2 ℃,有效积温分别为59.7,481.5,130.4,62.8,692.3 d·℃.印度谷螟在银川地区可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67代,与实际饲养观察的年发生世代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双斑长跗萤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5个恒温的条件下,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计算出新疆北疆棉区双斑萤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双斑萤叶甲卵期长,卵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在19、22、25、28和31℃时,卵期分别为131.2、100.1、73.0、64.1和58.2d.卵孵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有效积温为1182.2日度,有效积温预测式为N=(1182.2±100.30)/[T-(9.8±1.34)].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云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4):23-25,31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15~31℃范围内,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反之则延长.经测定,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3±1.82)℃,有效积温为94.44日度;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6±0.58)℃,有效积温为112.8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为(16.61±0.98)℃,有效积温为34.13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32±0.75)℃,有效积温为70.58日度.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下测定龙眼角颊木虱的各个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18-30℃)龙眼角颊木虱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在18℃时从卵发育到成虫需72.76d,在30℃时从卵发育到成虫需31.76d.龙眼角颊木虱室内人工饲养温度以24-30℃范围内发育历期最短,发育速度最快.全世代的理论发育起点温度C为6.966±2.0142(℃),有效积温K为770.224土88.2071(日度).根据在福州全年大于发育起点温度的有效积温约为4550日·度;计算出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5.91代,这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6代基本吻合.为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州地区发生提供了预测依据,为化学防治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靖远松叶蜂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1998年,成虫有2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2±2.3 ℃,自然变温下有效积温为81.93±33.3 d·℃;幼雌虫共有7个虫龄;低虫口密度下,幼虫群团为聚集分布;雌蛹历期显著长于雄蛹;各虫态天敌种类较多,以幼虫期NPV病毒控制靖远松叶蜂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在福清地区,各个气候主要因子的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各主要因子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总的虫口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性比与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性比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林间虫口密度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对初孵若虫的死亡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初孵若虫种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种群分布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照区和放蜂区的松突圆蚧雌成虫分布均呈负二项式分布,两区负二项式分布的k值不变,两区每束松针上的平均雌蚧数的变化系由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所致。  相似文献   

11.
对“透光”镜造型进行检测分析,探明“透光”现象的关键原因为镜面整体上凸,镜面存在微观结构.对镜体材质、铸造残余应力、研磨量和研磨方式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逐步探明制镜工艺特点.以ABAQUS软件为平台,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镜面研磨过程中残余应力引起的镜体变形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光”镜的镜面研磨去除量和去除曲率逐渐增大,镜面微观结构的高度差将逐渐增大,形貌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平面研磨过程中,随着镜体刚度逐渐下降,铸造残余应力克服镜体刚度使镜面产生拱起变形和应变差异;在曲面精磨过程中,随着镜面弯曲曲率的增大,镜体内部残余应力更易释放,镜面上的微观结构也更加明显,最终形成镜面“透光”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沟眶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并得出相应各虫态的历期预测式。结果表明:沟眶象卵(egg)、幼虫(larval)、蛹(pupae)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4、15.37、5.95 ℃,各发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90.50、667.06、322.50 ℃·d。沟眶象各虫态历期预测式分别为:Negg=(190.50±27.81)/T-(8.84±0.66),Nlarval=(667.06±92.29)/T-(15.37±1.4),Npupae=(322.50±32.37)/T-(5.95±1.63)。经林间验证,各预测式在沟眶象卵期、蛹期较为可行,幼虫期虽有一定偏差,但可以为预测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瓢虫柄腹姬小蜂适宜的寄生和繁殖温度范围,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9~34℃)对瓢虫柄腹姬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卵-成蜂羽化历期、雌蜂寿命、产卵历期和世代平均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从19℃升至为34℃时,卵-成蜂羽化历期从19.31d缩短为9.86d,雌蜂寿命从20.8d缩短为3.3d,产卵历期从5.33d缩短为2.13d,世代平均历期从22.43d缩短为11.37d.在25℃下,每雌蜂寄生数、产子蜂数和产雌蜂数最多,分别为6.17,51.2,38.5头.在25℃下,每雌蜂每d产出雌性后代数最多.在25℃下,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亦最大,分别为38.47,0.24,1.27.这些结果显示了适宜该蜂的寄生、繁殖温度在25~28℃之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研究了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豇豆荚螟一年发生6-7代,幼虫共5龄.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197±0.001 mm、0.325±0.009 mm、0.536±0.003 mm、0.889±0.006 mm、1.471±0.004 mm,相邻头壳宽度比值约为1.64.在18℃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是3.1±0.81 d、3.0±0.8 d、2.5±0.6 d、3.7±0.9 d和5.7±1.5 d;在32℃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1.7±0.7 d、1.1±0.3 d、1.2±0.5 d、1.2±0.5 d、1.3±0.6 d.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是9.857℃;有效积温为187.2℃,幼虫在花、荚上的危害盛期为5月22日-6月11日、8月19日-9月8日.  相似文献   

15.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6.
以杨梅园等果园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及其蛹期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为对象,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以及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构建了蝇蛹俑小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的成蜂寿命分别为17.28±5.29d和17.97±6.76d,平均每头雌蜂有60.31±35.08个后代,后代中雄性百分比为(28.08±13.29)%.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16.78d和17.47d.在实验条件下,蝇蛹俑小蜂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0.14±0.0009和1.16±0.001;净生殖率(R0)为45.17±1.05;世代时间(T)和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26.31±0.07d和4.79±0.03d.研究表明,蝇蛹俑小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利用黑腹果蝇完成生活史,对果蝇存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配方配制了6种人工饲料分别用来饲养稻纵卷叶螟,以筛选出适合饲养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料。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26 ℃,相对湿度大于80%,光照条件大于14 h的条件下,其中饲料D、E、F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只能完成二龄发育,少数幼虫存活到三龄或三龄以上;饲料C饲养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也只能完成三龄发育;而饲料A和B饲养的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能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存活率分别为26.17%和36.40%,接近对照组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存活率36.67%,且蛹质量和新鲜水稻叶饲养的幼虫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相比,幼虫历期延长4~6 d、化蛹率下降8%~9%、羽化率下降11%~12%。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