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MV电子静电加速器,研究了热氧化工艺与SiO2-Si结构的电子辐射效应和辐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高能电子辐照SiO2-Si结构引起的MOS电容平带电压漂移ΔVfb与SiO2膜厚dox^2成正比。由P型硅为衬底或掺氯氧化的SiO2-Si结构对电子辐射较敏感;而由磷处理或干N2热退火的SiO2-Si结构能有效地降低对电子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由DZ宽度与退火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曲线,测定了含氧硅在N_2、O_2、O_2~+5%HCI气氛中退火时硅中间隙氧的外扩散激活能。实验表明:在氧化气氛中退火,有利于原始硅片中潜在微缺陷的消除和推迟间隙氧的沉淀,增强间隙氧的外扩散,可获得较宽的DZ.  相似文献   
3.
通过MOS结构C-V特性曲线和C-V特性滞后曲线,对不同淀积条件下的SiO2-Si界面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热氧化法和PECVD法生长的SiO2腹界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其界面电荷密度有所不同,与热氧化生长膜的界面电荷密度相近,比PECVD膜的界面电荷密度稍低,且其界面基本上呈现负电荷中心.根据俄联电子能谱的结果,对其界面负电荷的形成作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P型(100)无位错硅晶片的热氧化堆垛层错长度生长和收缩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层错长度、氧化时间,氧化温度之间的关系为L=kt~nexp(~-E/KT).对于干氧氧化,n和E分别为0.62和2.08±0.1ev;对于湿氧氧化,n和E分别为0.8和2.11±0.2ev.用S—45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层错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热氧化长入硅中的层错分别在高温干氮气氛中和C_2HCI_3/O_2气氛中热处理时收缩、测得相应的层错收缩激活能分别为4.37ev和3.55ev.在干氧中加入洽当的C_2HCI_3氧化,可完全不产生氧化层错.在氧化前硅片用化学抛光处理或在干N_2中热处理能将层错密度降低2—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甲基苯乙基硅烷-酚醛酯脂双层工艺,用308nmXeCl准分子激光作曝光光源,经O2等离子体处理,实现了亚微米图形尺寸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硅热氧化层错的生长动力学关系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硅热氧化层错是在硅器件热氧化工艺中产生的一种二次缺陷,它是由1/3[111]Frank不全位错环围绕的非本征填隙型层错。由于它对硅器件质量有显著影响,因而引起了器件工作者和材料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已用各种技术对硅热氧化层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研究,先后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层错核化,生长模型,积累了许多层错生长动力学数据。但是,迄今还没有一个模型能成功地定量描写硅的热氧化层错的生长规律。1974年S·M·Hu给出了层错生长长度与氧化时间的解析式,预示了层错长度的抛物  相似文献   
7.
高温热解聚硅烷制备SiC薄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合成的可溶性聚硅烷1710A作涂膜材料,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解或高纯氮下热解实验。通过IR谱和XPS谱分析,在790-810cm^-1和1270cm^-1红外吸收特征峰分别对应Si-CH3摇摆振动和伸缩振动吸收峰,XP-Si谱给出Si(2P)结合能力为101.6eV,CIS为284.3eV,证明有α-SiC:H生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308nmXeCl准分子激光研究了聚硅烷溶液和聚硅烷薄膜的光降解反应,利用玻璃片为基底,旋转涂布,分别以酚醛树脂和聚氨酯为平坦层,以聚硅烷为成像层和阻挡层,构成双层工艺,进行接近式曝光,用混合溶剂显影,并通过O2-RIE处理,最终得到了亚微米的光刻图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导出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电压特性线性化电路参数Rs和Rf应满足的方程组,在(Rs,Rf)变数平面内对该方程组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方面组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理论公式,其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聚硅烷涂层,成功地制备了SiO2膜.由IR谱给出的Si-O键的吸收峰波数,随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不同在1065~1088cm-1范围变化;XPS谱给出Si2p的结合能为103.3~103.5eV,硅氧原子比为1:1.99;激光椭园偏振仪测得折射率在1.30~1.55范围;MOS电容的高频C-V特性曲线表明,平带电压为正,计算得氧化物电荷的电性为负,密度为6.6×1010~8.8×1011cm-2,其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处理条件进行控制;BT实验表明,可动电荷密度为(3~6)×1010cm-2,这种新型的SiO2膜可望在微电子器工艺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