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了2种Co(Ⅱ)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Co(phen)2(L)]NO3·4H2O[L=CH3COO(1)和NH2COO(2)].它们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两个化合物都是由[Co(phen)2(L)]^2+,NO3^-和H2O通过氢键自组装而成的,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阴离子和结晶水分子形成了无限的1D氢键链(1)和2D氢键层(2),链与链和层与层之间在C—H…O、O—H…O及N—H…O型氢键作用下与阳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了具有网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此外,讨论了2种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新颖的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Co(o-pha)(phen)(H2O)3]·H2O(o-pha=o-phthalic).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分析表明,在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将配合物连成了具有1D双链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它的UV-VIS-NIR,IR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3.
溶液pH测定值校正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酸度计无斜率补偿,其仪器标度与PH玻璃电极斜率不相等时,将产生测定误差。出现了同一样品,不同实验组测定的结果不同,根据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原理,由电极电位和酸度计测定值,导出待测溶实际PH值准确计算式,消除了S标度≠S电极时产生的测定误差,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和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如果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就会影响其浓度的准确标定,进而影响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结果.通过探究反应物中碳酸钠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该实验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钠浓度的不断增加,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不断增大;但当碳酸钠的浓度增大到一定浓度后,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值变化趋于平缓;当碳酸钠的浓度超过0.010mol/L时,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数值急剧变小,这可能是由于实际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远低于标定值的原因造成的.建议:利用稀释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配置实验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方法既省时,又可以尽量避免碳酸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适合在本科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配合物FePh2+(Ph:邻菲啉).在LINO3、NaNO3、KNO3、NH4NO3、Ma(NO3)2、Al(NO3)3等支持电解质中,离子强度由3.625~6.925范围内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只与离子强度有关的Debye-Huckel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系列M-咪唑配位化合物[Co(imH)2(ClC6H4COO)2(H2O)2](1);[Cu(imH)4]*[C6H4(COO)2]*H2O(2);[Ni(imH)6]*[C6H4(COO)2]*2H2O(3).对3种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均存在大量的氢键,使结构单元网连成广义的超分子.此外,讨论了化合物的IR与UV-VIS-NIR光谱以及化合物(2)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7.
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对“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更科学的正确实验结果,打印出计算结果和图形.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合成反应,合成了含有多种氢键网络的Cu(Ⅱ)的配合物[Cu(C6H4NO2)2(H2O)3·H2O]. 对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光衍射分析. 结果表明, 在化合物中存在着3种氢键,使化合物晶体构成了无限延伸的三维网络结构,形成了超分子. 晶体结构数据: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1, 晶胞参数为 a=0.695 77(5)nm, b=0.714 28(10) nm, c= 0.866 91(6)nm;α=68.386 0(12)o,β=68.439(5)o,γ=62.717(3)o, V= 0.345 54 (6)nm3, Z =2, F(000)=193,Dc=1.816 g/cm3, 最终收敛因子: R=0.026 9, Ωr=0.075 9. 讨论了氢键在构建[Cu(C6H4NO2)2(H2O) 3·H2O]超分子中所起的作用. 并对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9.
干燥条件对合成超微粉体Y2O3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是合成超微粉体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采用氨水为沉淀剂,通过醇水沉淀法合成Y2O3粉体,并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对超细粉体的粒径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共沸蒸馏干燥制备粉体粒径最小,粒径在350nm左右,而直接干燥法则制备出2μm以上的大颗粒.  相似文献   
10.
线路板含铜弱蚀废液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利用复分解反应,从沉淀线路板地弱蚀工序产生的废液中的铜制备CuO的方法,对影响产品生成条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最最佳的工艺条件,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