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9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近年来,有科学家利用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从光催化剂协同微生物杂化光合体系和微生物电合成体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利用该体系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提高教学培养质量,本研究结合土壤肥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特点及实验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做出了相应改革,适时调整《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内容和形式。通过删减验证性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传统部分教学内容实现网络化等三方面对该课程的实验课部分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土壤肥料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钒污染地下水的响应曲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响应曲面法, 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五价钒的运行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采用乙酸钠作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碳源, 探讨钒初始浓度、COD初始浓度和电解液电导率对五价钒去除率的影响, 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 五价钒初始浓度对五价钒去除率的影响最显著, 其次为 COD 初始浓度, 最后是电解液电导率。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最优实验条件: 五价钒初始浓度为75.44 mg/L, COD初始浓度为1007.48 mg/L, 电导率为11.98 mS/cm, 此时可获得五价钒的最大理论去除率80.31%。验证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该优化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治理钒污染地下水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是借助于沉积物中具有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催化作用,氧化沉积物中有机物以获得电能的一种装置,它具有用于淡水水体的原位修复的潜力.以湖泊底泥为阳极底物,含磷模拟配水为阴极液,构建了SMFC系统,研究了其产电性能及其对水中总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SMFC系统可成功产电,运行22 d后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0.28 V(外电阻为1 000Ω).稳定运行期间,底泥烧失量由4.42%降低至1.91%;底泥氧化还原电位显著提高,由初始的-254 m V上升至-183 m V;溶液p H由初始的6.02上升至7.34;水中总磷浓度由10 mg/L降低至0.13 mg/L,这可能与SMFC使底泥电位、p H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2009-2011年360份饮用纯净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饮用纯净水总合格率为93.1%。影响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的主要微生物指标为菌落总数,微生物合格率春冬季高于夏秋季。2009-2011年连续3年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三义堂农场进行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不同施肥方式及用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675㎏/hm2做基肥一次施入产量最高,为15829.35㎏/hm2,比对照区增产15.3%;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为8.956%,其穗长相对较长,为17.535cm,穗粒数相对较多,为657个,籽粒百粒重较大,为38.0g,分别比对照区增加2.84%、6.43%、5.97%、17.65%.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微生物堆制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生物堆制法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以除油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调理剂及堆制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堆制时间与接种量,除油率提高.经过35 d堆制处理,YC-1菌与YC-13菌的除油率分别达43.41%和54.02%.YC-1菌采用土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40.01%,优于采用土+荞麦皮的19.05%,而YC-3菌采用土+荞麦皮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32.55%,略优于采用土作为调理剂的25.38%.  相似文献   
8.
一组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稳定复合系的创建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然降解、腐烂的天然纤维素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生长速度快、透明圈较大、性状稳定的纤维素单菌23株。经纤维素分解力测定、回筛,获得一组由14株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组成的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稳定复合系。该复合系常温下96 h内对麦秆粉的总分解力高达40.7%。  相似文献   
9.
采用连续传代方法分别从自制堆肥和几种自然发酵基质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两组混合菌复合系MC-A1和MC-N1,前者是通过高温摇瓶发酵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好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后者则是通过高温静止培养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兼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96 h内对天然纤维素材料麦秆粉的分解率分别达到42%和38%,分解速度最快时期均发生在48~96 h内,96 h以后麦秆粉分解率迅速减缓。麦秆粉发酵培养液先接种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A1摇瓶发酵96 h,再接种兼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N1静止培养96 h,麦秆粉的分解效率可以提高到47%,说明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非天然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潮土区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目的在于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复合肥配方,减少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以缓释肥处理产量最高,达8 365 kg/hm2,利润也最高.缓释肥处理只与CK(不施肥)处理产量差异达1%显著水平,与高塔肥处理产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缓释肥处理比CK(不施肥)处理增产3 491 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