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在金电极上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从而制成了气体传感器.研究了氧化锌纳米棒的结构和特性,发现用该材料制成的气体传感器对于500 ppm的NH3和H2在150 ℃下有较灵敏的反应,并探讨了产生传感效应的机理.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廉价、环保,适合大批量生产,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气体探测.  相似文献   
2.
立体投影显示是三维(3D)显示中较成熟的一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介绍了立体投影显示技术的光学引擎成像原理,阐述了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和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3大类立体投影光学引擎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立体效果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方法,最后对各种立体投影显示技术做了性能评价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球磨无定型硼粉和MgO粉后得到混合粉体为原料,于1 150 ℃氮化反应,直接在镍片上生长出BN纳米管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散射能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详尽的结构表征,并初步探讨了BN纳米管膜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萘醌的吸收光谱特性和紫外光激励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分析了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随萘醌浓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及两种光谱技术检测萘醌的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结果显示,萘醌溶液对波长245 nm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在331 nm处有次吸收峰出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降低(10→2μM)呈线性衰减。萘醌吸收光后有较好的荧光发射性能,在250~600 nm波段有明显的荧光发射,荧光峰位于423 nm处。最佳激励波长为306 nm,荧光峰的强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10→2μM)呈线性分布。萘醌浓度梯度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对于萘醌的检测限均为2μM。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溶性共轭高分子和核酸适体(aptamer)在生物传感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ptamer和水溶性聚噻吩的构象效应进行凝血酶检测的比色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肉眼目测最低可检测63 nM凝血酶.  相似文献   
6.
BCP增透膜对顶发射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了基于有机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9,10-菲咯啉(BCP)作增透膜的硅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探讨了BCP增透膜对于器件亮度、效率等光学参数的改善以及对于器件光谱的影响,并结合微腔理论和转移矩阵理论进行了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大面积固态照明与全彩显示的需求,实现色度稳定的高效率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模拟基于光学传输矩阵法和电磁场理论进行计算,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器件并测试其光电性能。确定传输层材料、厚度和结构,优化发光效率,逐步改进发光层结构,以改善器件的效率和颜色质量。结果表明,基于电学平衡的P-I-N传输结构和蓝/红/蓝三明治型发光结构,能实现色度稳定的高效率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氧化铟锡(ITO)电极方阻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采用不同方阻的ITO作为阳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电阻特性和光学特性,探讨了影响器件性能的原因.ITO电极方阻影响器件的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从而对器件的短路电流和功率转换效率有显著影响.不同ITO玻璃的透过率以及电磁场在电池器件内部的分布表明,ITO玻璃的光学特性差异不大,对器件性能影响较小.器件效率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ITO方阻对器件电阻特性的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9.
聚集诱导的荧光增强(AIEE) 现象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文中纵观了该领域的进展,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综述报道.具有该性质的体系主要包括多苯基取代的烯烃类、吡喃的衍生物以及二苯基二苯并环戊二烯类等.这种反常的聚集荧光增强现象多数是由于固态或聚集状态下分子内的自由旋转运动受到极大的抑制所引起的.对于具有AIEE性质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研究有利于寻找更有效的发光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0.
非平面型受阻胺共混芴类电致蓝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能绿光发射带是导致蓝光材料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为了更有效地抑制聚芴类绿光带的产生,设计共混非平面的抗氧化受阻胺(TMP-BPFT)来提高该类材料的光谱稳定性的方案,该方法可以同时抑制聚集与阻断芴酮生成过程.绿光指数(I(绿光中心波长)/I(第一发射峰))定量衡量了掺杂TMP-BPFT与三聚芴(TDHF)绿光发射带的关系.退火实验表明,在退火144 h后,掺杂TMP-BPFT的TDHF与未掺杂的TDHF的绿光指数分别为0.5和4.5,这说明非平面的抗氧化受阻胺具有良好的光谱稳定作用.该研究工作表明具有隔离发色团和抗氧化作用的非平面型受阻胺衍生物是一类有效的电致蓝光材料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