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紧密结合课程特点,搭建了面向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阶梯式学科竞赛平台,并将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与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通过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相关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曲柄滑块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实例阐述了应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机构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工程图学系列课程是工科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很重要的系列专业基础课.文中提出并行教学模式,将二维CAD技术和三维CAD技术融入工程图课程的教学,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CAD技术变得形象、易懂,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这种并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双材料垂直于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材料垂直界面裂纹理论,给出了不同于Cook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式,推导出了用应力外推法计算双材料垂直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以含双边裂纹有限尺寸板拉伸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应力外推法外推点范围和裂尖尺寸的选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相同边界条件下的单材料和双材料应力强度因子,对应力外推法应用到双材料问题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APDL语言的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杆桁架为例,介绍了运用APDL(Ansys Parameter Design Language)语言进行参数化建模及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得出了参数的优化结果.该优化过程表明,运用APDL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有限元建模和前后处理操作,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产中铝锭表面出现的飞边、夹渣、表面波纹过大等影响外观质量的因素,从生产实际出发,分析认为由于铝液流量不稳或扒渣速度过快而形成飞边、夹渣;由于扒渣不平稳形成同心圆状水波纹;由于水的汽化和氢气的逸出形成泡状水波纹;从设备本身的结构分析认为由于链条的多边形效应和爬行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冲击、振动等是产生沟槽状水波纹的原因.从铸造工艺、设备、设备维护与管理3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能有效提高铝锭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7.
振动信号蕴含着丰富的装备工作信息,信号稀疏表示能够有效地提取信号最本质的特征.以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为对象,对其进行了稀疏表示研究.根据轴承振动信号的频谱结构特点,基于信号自适应展开,构造了基于指数衰减余弦函数的过完备原子库;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算法依次搜索原子库中与信号最匹配的原子对其进行稀疏表示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原子库分解信号后的残余信号更小,相似度达0.912 2,能更好地表示信号.  相似文献   
8.
微课由于其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到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而工程图学作为一门理论实践都很强,知识点多而杂,学习难度大的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工程图学及其微课的特点,对微课在工程图学课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工程图学微课设计的思路及制作方法,并对微课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讲授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本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机绘图系列课程教学,通过录制教学视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传授,而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上经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