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4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陈骏 《科学通报》1996,41(14):1297-1300
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富含碳酸盐物质.这些碳酸盐矿物一部分是由风力从源区带来的(原生碳酸盐),另一部分则是在风化成壤阶段形成的(次生碳酸盐).近年来利用黄土-古土壤中碳酸盐同位素组成追索我国黄土高原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迁,已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然而,由于已有的研究采用全岩样品,所得的分析结果可能包含了不同比例的原生碳酸盐的混合,使分析结果的解释复杂化.因此很需要对较纯的次生碳酸盐同位素组成作细致分析以求更加可信的数据.黄土高原中部的S_1古土壤是末次间冰期的产物.其中发育有清晰可辨的次生碳酸盐胶膜和菌丝体,是研究黄土高原中部末次间冰期古气候和古生态的极好样品.为此,我们选择洛川、西峰和段家坡3个采样点从中挑选出较纯的次生碳酸盐胶膜作对比研究.其目的是:(1)测定黄土剖面古土壤中纯次生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2)对土壤碳酸盐C,O同位素组成与古季风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2.
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去离子水在内径为30, 20, 16, 5和2 μm微圆管中的流动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内径为16 μm以上的微圆管中的流动符合经典流体力学理论; 当管径降低到5和2 μm时, 去离子水在微圆管中的低速流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实验结果偏离经典流体力学理论, 且管径越小偏离幅度越大. 随着Reynolds数的增大, 非线性程度逐渐减弱, 实验值趋近于某一稳定值. 实验最小Reynolds数仅为2.46×10-5.  相似文献   
993.
三角帆蚌对精养鱼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三角帆蚌作为调控水质的生物过滤材料,建立蚌单养与鱼蚌混养的两种生物调控系统并与当地传统的精养鱼塘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三角帆蚌对水体的主要水质因子变化及鱼产量的影响.养殖6个月后,鱼蚌混养生物调控系统水质优良,其中,鱼蚌混养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340万个/ml,蓝藻与绿藻数量之比(蓝绿比)为1:1.8,DO值为7.5mg/L,氨氮为2.42mg/L,总氮为2.76mg/L,磷酸磷为0.06mg/L,总磷为0.11mg/L,COD为36.0mg/L,悬浮物为30.2mg/L,蚌成活率为75.0%,鱼类成活率为71.0%.蚌单养的水体中单胞藻总数为86万个/mL,蓝绿比为2.1:1,DO值为7.5 mg/L,氨氮为2.00mg/L,总氮为2.14 mg/L,磷酸磷为0.04mg/L,总磷为0.07 mg/L,COD为20.0 mg/L,悬浮物为8.0 mg/L,蚌成活率为85.0%.但其蓝绿比则表现为蓝藻爆发型.作为无蚌对照组的养鱼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易发生病害,鱼类成活率仅为58.8%.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针对当前通信领域频率资源拥挤的现状,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基于OFDM技术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的实际系统,并对系统在实现过程中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5.
大花蕙兰不同基因型组培繁殖系数的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16种基因型大花蕙兰芽增殖快繁繁殖系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给定的同一培养基中,16种基因型的平均繁殖系数为2.33,繁殖系数低于2.10以下的观测值占总数的50%,相同培养基配方在多品种种苗生产中不能应用;(2)繁殖系数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差异的显著性在不同基因型间达不同水平,离散性和集中性具有分组特性,可以用适度的配方方案探讨分组规律;(3)影响芽增殖繁殖系数差异的主要因子是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水平,二者关系可用二次式模型拟合,拟合的模型可应用于大花蕙兰的分组快繁。  相似文献   
996.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低风险、快速上线、高灵活性,并能随着其企业需求变化不断顺利演变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传统的预先打包的软件(pre-packaged software solutions)和客户定制化开发(custom programming)的软件方案都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提出了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面向自服务的解决方案,使中小企业用户能够以自服务的方式,根据其具体需求,创建满足其特定需求的企业应用;并且设计开发了AppDiy平台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mutant auele specific amplication,MASA-PCR)检测了125例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点突变(包括94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例癌旁正常组织),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仅在VIE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中检测到BRAF^V600E突变,PTC中突变率为68.4%(57/83),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其突变率分别为73%(52/71)和2/3,在其它类型的甲状腺癌及良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V600E突变。临床病理资料显示,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5岁,突变率在40岁以上者显著高于40以下者(X^2=4.69,P〈0.05),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无显著关系(P〈0.05)。结果显示,1)BRAF^V600E突变仅发生于PTC和部分未分化癌,是PTC中较常见的遗传学事件,可为PTC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视点。2)BRAF^V600E突变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表型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对奔腾B70轿车车身涂层的各漆层:磷酸锌层、电泳层、中漆层和面漆层分别进行了纳米压入实验,以此来研究不同漆层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锌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其组织的密实程度最高,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对于电泳层、中漆层和面漆层,其中面漆层的硬度最高,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电泳层和中漆层硬度差距不大但明显小于面漆层;而电泳层的弹性模量高于面漆层,面漆层高于中漆层,这也表征了在抗塑性变形能力上也是依次递减的;此外,在抗蠕变性能方面为磷酸锌层最好,其次为面漆层和中漆层,并且两者差距不大,而电泳层具有较好的蠕变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通过1-己烯和三聚甲醛模拟体系考察Prins缩合反应降烯烃的性能,比较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Amberlyst-35、DFHS-6、分子筛H-Y和负载型离子液体BsMIMHSO 4/sg的催化活性,选择Amberlyst-35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甲醛来源、催化剂用量、1-己烯/三聚甲醛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4%,1-己烯/三聚甲醛物质的量配比为1∶1.5,反应温度105℃,反应压力1.5 MPa,反应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质量比为1∶7的三聚甲醛与FCC汽油反应,可使FCC汽油中烯烃质量分数从25.1%降至12.2%,且反应后产品的辛烷值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00.
综述了常见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改性研究进展和应用进展,介绍最常见的多种改性方法.重点介绍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现状,并从相结构角度解释了无机纳米粒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最近关于通用塑料对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并举出三元及多元共混方案的例子.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主要的应用领域及应用现状,提出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未来发展应当注重环保,可用于替换市面上现有的大量不可回收、不可重复使用的热固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