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0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810篇
系统科学   166篇
丛书文集   1068篇
教育与普及   108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8篇
现状及发展   199篇
综合类   19650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1164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1059篇
  2011年   1217篇
  2010年   1113篇
  2009年   1305篇
  2008年   1349篇
  2007年   1265篇
  2006年   1109篇
  2005年   1106篇
  2004年   945篇
  2003年   923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815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改善足式机器人的适应性行走能力,提出仿生控制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利用Rulkov神经元模型对生物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进行机理建模;设计了基于CPG模型的单关节和多关节耦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CPG单元间的耦合系数矩阵,使得CPG网络的输出信号可以控制机器人关节按照一定的时序发生动作;设计机器人信息融合反馈系统并提出坡面适应性行走控制策略,并以四足机器人GhostDog作为实验对象,在Webots仿真平台上做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行走控制策略可以控制机器人自主完成模式切换,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92.
夏佃秀 《山东科学》2019,32(1):57-67
Nb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铁素体不锈钢中以提高其性能。本文综述了Nb对铁素体不锈钢强度、韧性、耐腐蚀、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含Nb铁素体不锈钢在汽车、建筑、家用电器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含Nb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未来应重点研究新型超临界温度的含Nb耐热不锈钢等高端装备制造材料,以促进含Nb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的研发和生产,改善我国不锈钢的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93.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发动机的性能、排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SCR入口处NO在氮氧化物(NOx)中的体积比。试验结果表明,搭载DOC+DPF+SCR系统比搭载SCR系统的发动机扭矩降低了10N·m,油耗基本保持不变;对比搭载DOC+SCR、搭载SCR以及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SCR入口处NO在NOx中的比例发现,SCR状态下基本全为NO,其余2种状态下NOx中NO的体积比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排温在450℃时该比例下降到0.86;搭载DOC+DPF+SCR的ESC试验中CO转化效率为93%,HC转化效率为70%,NOx转化效率为90%,PM转化效率为51%,相比于搭载SCR的ESC试验,NOx的转化效率降低了3%。  相似文献   
94.
以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和纳米纤维素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素/聚丙烯腈复合空气滤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热重分析仪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静电纺薄膜的纤维直径平均(119±12)nm,具有多孔结构. CNC的添加提高了薄膜的亲水性能.红外分析证明了体系中CNC的存在,热重分析证明了薄膜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过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空气滤膜具有高过滤效率和低压降.添加纳米纤维素能够有效地改善聚丙烯腈空气滤膜的疏水性能.此外,纳米纤维素具有高强度和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地提高空气滤膜的强度,从而增加空气滤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5.
采用修正Hammers法成功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并且通过热还原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采用SEM和AFM方法表征了该方法合成的氧化石墨烯的形貌以及厚度,发现该氧化石墨烯为厚度约为1 nm、大小为几十微米的不规则片状结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氧化石墨烯及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行了C1s和O1s谱线分析,证实该热还原方法还原效果明显.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中钾离子的嵌入/脱出行为,发现当电流为100 m A/g时,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嵌钾容量为120 m Ah/g.  相似文献   
96.
赵青宁  张浩哲  刘楠  滕富华 《河南科学》2019,37(10):1590-1594
河南某生物制药厂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主要含三氯甲烷、甲醇、甲苯等污染物,属于难生化降解的有毒有害废水.采用"调节罐+UASB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处理废水,处理规模为120 m~3/d,出水COD低于150 mg/L,水质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工程实践表明,COD、BOD_5去除率高达97%以上,出水SS、NH_3-N、TP含量分别低于50、5、0.5 mg/L,毒性和色度大幅降低,外排生产废水达到环保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磨削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s)时,纳米二硫化钼(MoS2)含量对纳米微量润滑效果的影响,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0%,3%,6%,9%,12%)的纳米MoS2和棕榈油混合液,作为纳米微量润滑油液,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磨削加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使用测力仪对磨削力进行测量,并通过磨削力计算出磨削力比.最后对纳米(MoS2)在纳米微量润滑磨削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当纳米(MoS2)质量分数为9%时磨削力比最低,为0.0632,表面粗糙度Ra值最小,为1.86μm,且表面碳纤维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98.
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固定化载体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氧化石墨烯(GO)作为GshF的固定化载体,并对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学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体系最优pH为8.0,温度为4℃,固定化时间为30 min,此时最大加载率达到90%,酶活回收率为45%。固定化体系中温度和pH的适用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另外,对固定化酶的贮存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贮存时,游离酶在第3天就几乎完全失活,而固定化酶仍保留约63%的酶活力。在重复循环利用6次后,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仍保持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99.
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下煅烧Cu片得到CO2前驱体,再由Cu2O前驱体电化学还原得到铜电极(Oxide reduced copper, OR-Cu).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气质联用仪(GC-MS)等表征手段探讨了材料对CO2的电化学催化性能以及对电合成DMC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R-Cu电极的晶界以及Cu2O初始厚度是影响材料电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700 ℃下煅烧2 h的Cu2O前驱体,再经电化学还原所得到的电极具有明显的晶界及合适的Cu2O初始厚度,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以其作为电极合成DMC的产率在室温下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有效还原污染水中的硝基化合物,采用原位法制备了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硅藻土(Ag/RGO@DE)复合微粒。利用SEM,XRD,XPS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复合微粒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UV-vis DRS,PL和光电流等测试分析了复合微粒的光电性能,以对硝基苯酚还原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银和RGO负载量对Ag/RGO@DE复合微粒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RGO为片层结构,纳米银颗粒分散于RGO和硅藻土DE表面及片层间,为面心立方晶型;纳米银的引入显著提高了RGO基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及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当银质量分数为2.5%,RGO质量分数为26.6%时,Ag/RGO@DE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还原活性。因此,Ag/RGO@DE复合微粒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对4-NP的还原反应具有高效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