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61.
对4例急性炮烟中毒患者实施气管内注射5%碳酸氢钠,在阻止病情的发展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病有相当显著的个体差异,不能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吸入量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应严密观察72小时以上,以防病情骤变而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62.
基于气固两相混合物中粒子因随机的Brown扩散运动而呈现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的概率分布,提出了有效粒子扩散表面的概念,由此建立人体气管吸入流中大气污染物在气管壁沉积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见诸报导的关于超细粒子的有关文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原则上,该方法适用于含有任何尺寸粒子的多相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63.
实施气管切开病人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持续滴入湿化法与间断滴入湿化法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将5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2组,甲组采用持续滴入湿化法,乙组采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结果:湿化24h后,甲组湿化满意率为86.2%,乙组为52.17%,湿化不足者乙组为8.7%,甲组为0.001%.结论:持续滴入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不易形成痰栓,且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美托络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诱导,于异丙酚前3 min A组给于0.9%N·S 2.0mL,B组给于美托络尔0.04mg/kg,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不同时段的SBP、DBP、HR变化.结果 插管前两组的SBP、DBP均有下降,HR亦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则均有大幅度上升,而B组各项指标有轻微波动,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使用美托络尔可以有效地预防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平稳状态,该给药方法起效快、简便、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两组:传统气管切开组和PDT组,观察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切口长度缩短(P〈0.01);出血量减少(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率,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3%,11.23%,7.25%,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及对策。方法:对10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0例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即患者、导管、医护人员的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选择4种典型纳米材料(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硅),采用气管滴注染毒方式染毒受孕1 d Wistar大鼠,连续给药7 d,染毒剂量为10 mg/kg体重,对照组滴注相同体积的纳米颗粒悬液--新生小牛血清;于妊娠第20 d处死动物,剖腹取胎,记录大鼠最终妊娠数、胎鼠数;测量胎仔体重、身长、尾长及股骨长.结果表明mano-C、nano-ZnO、CNT和nano-SiO2>组孕鼠的妊娠率均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CT)(P<0.05);nano-ZnO组的孕鼠的产仔数,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与各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nano-C组胎鼠的体重、股骨长与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NT和nano-SiO2组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及股骨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纳米材料降低受孕大鼠妊娠力;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对胎鼠的毒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基本的波动方程出发,具体导出了几种渐变截面管的四端网络参量。分别分析了两种不同横截面的直管内插管抗性消声器和锥形渐变内插管抗性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及其流阻。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都已表明,渐变内插管结构具有较好的消声效果和较小的流阻损失。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