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7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248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345篇
教育与普及   4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1篇
现状及发展   7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93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TiCl4 为钛源,Al(CH3)3 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且热稳性良好的多孔TiO2/Al2O3 纳米复合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XRD、S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测试及光催化性能测试.分析了焙烧温度对材料的结晶度和晶相组成、孔尺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制备出的材料在800 ℃高温焙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50.9m2/g,同时其具有的高度连通的三维孔道结构也能很好地保持.研究发现复合材料中氧化铝的加入将氧化钛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转变温度提高了200~300℃,同时对材料的孔结构也有稳定作用.其中800℃焙烧的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好,紫外加可见光照射下,50min内对罗丹明B染料的降解率达81.7%.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求有机碳与微量元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以新疆511砂岩型铀矿床某号勘探线为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511砂岩型铀矿床位于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产于侏罗系水西沟群组合煤碎屑岩的沉积地层中.矿床受岩相、层间氧化带、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因素控制.在某勘探线的8个钻孔中采集到37个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测定.利用相关系数对 有机碳、微量元素和铀的富集规律做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化与有机碳密切相关,与成矿有关的有机碳主要是一种浅变质 的植物碎屑.成矿元素铀、硒、铼等在层间氧化带各个亚带中的不均匀分布,主要与有机碳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3.
选用PPA-Zn、TMC-328和TMP-3000为成核剂(NA),分别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改性制备成PLA/NA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动态热力学分析和热变形温度测试研究PLA/NA材料的结晶行为、动态热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3种成核剂中,PPA-Zn和TMC-328更能提高PLA结晶度、储能模量和热变形温度,PLA/PPA-Zn和PLA/TMC-328半结晶时间分别为0.27min和0.28min,晶体形貌分别为针状晶和枝状晶,为α晶型,初始储能模量分别为3.921GPa和4.486GPa,110℃退火60s结晶后的热变形温度分为127.1℃和121.1℃。  相似文献   
64.
制备了基于N-BDAVBi的高效率双发光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中将蓝色荧光染料NBDAVBi作为客体发光材料分别掺入主体材料TCTA和TPBi中,器件结构为ITO/m-MTDATA(40 nm)/NPB(10nm)/TCTA:N-BDAVBi(15 nm)/TPBi:N-BDAVBi(15 nm)/TPBi(30 nm)/LiF(0.6 nm)/Al(150 nm),最大电流效率达到8.44 cd/A,CIE色坐标为(0.176,0.314),并且在12 V的电压下,亮度最大达到11 860 cd/m2,分别是单发光层结构器件的1.85倍和1.2倍.器件性能提高主要归因于双发光层扩大了载流子复合区域,主客体间的Forster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65.
文章讨论了利用蓝色磷光小分子铱配合物[iridium(III)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tetrakis(1-pyrazolyl)borate(Fir6)]与黄色荧光染料Rubrene复合发光产生白光的设想.通过引入CdS薄层而增加电子注入,利用结构为ITO/2-TNATA/NPB/Rubrene/CBP/CBP:Fir6/CBP/Bphen/CdS/LiF/Al的器件,通过增加激子阻挡层CBP,获得了色度较好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两层激子阻挡层CBP厚度均为3 nm时,电压从启亮电压3.4 V开始至9 V为止,器件的色坐标从(0.36,0.36)变化到(0.32,0.31),使器件的色度获得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6.
采用"单级UASB-A/O组合工艺"处理实际晚期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考察不同有机负荷(OLR,organic loading rate)条件下氮与有机物的转化和去除及其产生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与好氧系统的动态缓冲能力使得COD总去除率均在90%以上;OLR过低与过高时,氨氮去除率分别因碱度回收不足与异养菌竞争作用而下降;总氮去除率随OLR的提升而升高,而当OLR过低时,受反硝化碳源与氨氮降解效率的双重限制,其去除率明显偏低;同时甲烷化反硝化UASB中挥发性脂肪酸(VFA,volatile fatty acid)与碱度的比值始终低于0.3,OLR在6.15~15.58 kg/(m3·d)范围内时反硝化菌与产甲烷菌活性能维持动态平衡;在应对OLR变化方面,DO与pH曲线作为实时控制的电化学参数时各有特点,应当针对不同水质研究其变化规律并使两者结合运用;A/O亚硝积累率随着OLR的增加而呈现小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67.
文章分析2012年2月至7月对巢湖总有机碳(TOC)的春夏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TOC与环境因子(包括水温(WT)、透明度(SD)、溶解氧(DO)、pH值、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 a)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2月~7月间巢湖TOC的浓度呈逐月递增趋势,7月份达到最大值,浓度范围为37.27~60.98 mg/L.Perason相关分析显示(n=59):巢湖TOC与WT(r=0.617,p0.01)、pH值(r=0.589,p0.01)、TP(r=0.653,p0.01)、Chl a(r=0.659,p0.01)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SD(r=-0.462,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DO和TN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研究了预浸带双面辐射分层固化复合材料的最小电子束能量值,以及双面辐射剂量分布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试验验结果表明,125keV低能电子束双面辐射可以获得较好的穿透性,并且辐射固化比较均匀,是能够实现复合材料分层制造的最小电子束能量值。相对于双面等剂量辐射固化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61.7MPa,双面不等剂量辐射固化复合材料层合板的ILSS达到66.3MPa,提高幅度为7.5%。光学显微镜及SEM分析与DSC测试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分布导致的层间键合树脂基体活性官能团数量,是造成双面等剂量与双面不等剂量辐射复合材料层合板ILSS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高体积分数(60%)单晶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区域的微结构和形貌.为了得到这种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在合成中使用了无压金属浸渗技术.该铝基复合材料由铝-硅-镁合金和金刚石单晶颗粒组成,其化学和热性质由其界面特征决定.在复合材料的断裂面上,我们发现金刚石和铝优先和金刚石的(100)晶面结合.大部分铝-金刚石界面清晰,然而有一些铝和金刚石中间区域存在明显的50~200nm厚的化合物层,这是在中间形成了碳化铝(Al4C3).  相似文献   
70.
Cr_2AlC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以三元层状碳化物陶瓷Cr2AlC为增强相的Cu-Cr2Al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学显微镜研究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利用维氏硬度仪和万能试验机测试其维氏硬度和抗拉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当Cr2AlC的体积分数为20%时增强效果最佳,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30和315MPa;Cu基体晶粒细化及增强颗粒与基体之间良好的界面结合是材料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