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古热史资料,研究了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煤和泥岩)的产气性与生烃史。研究表明,侏罗系煤和泥岩均具有较好的产气性,在中—高热演化阶段可生成较大量的天然气,且以产甲烷气为主。无论是煤,还是泥岩,喀什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时问发生得晚,生气门限出现在5Ma,主生气期出现在3.5~1Ma。这种晚期生气特征为喀什凹陷天然气的晚期聚集成藏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52.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发育火成岩油藏,但油藏富集规律与火成岩的配置关系不明确。通过研究火成岩的岩性、测井特征、地震特征以及纵向及平面分布和发育规律,认为研究区火成岩主要以玄武岩为主,凝灰岩次之,亦见少量辉绿岩,其中玄武岩的声波时差为180~340μs/m,电阻率为0~60Ω·m,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低-中高频、中强振幅、高连续性地震相;辉绿岩的声波时差为140~260μs/m,电阻率为0~500Ω·m,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强振幅连续地震相。文安斜坡火成岩具有薄层火成岩特征,纵向分布层位比较稳定,最大厚度可达270 m,横向上在整个文安斜坡均有分布,可形成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以及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油气藏,且储集层位于生油洼陷附近,不整合及断层组成的疏导体系与之沟通,形成了高产油藏。目前苏39断块已完钻新井9口,平均单井钻遇Ⅰ类油层22.8 m/6层,Ⅱ类油层30.0 m/8层,预测资源量211×10~8 t,有望在文安斜坡实现火成岩勘探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3.
 变换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重要地质构造。金湖凹陷西斜坡存在崔庄变换带,为了研究崔庄变换带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分析了西斜坡构造演化历史、断层生长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换带的构造分区、沉积分区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崔庄变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古近纪阜宁期是崔庄变换带发育的主要时期,变换带是凹陷侧向物源的入口,控制砂体的展布方向,并且是西斜坡南北分区的界限,变换带两侧构造、沉积存在很大差异。变换带的砂体连通性好,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崔庄变换带兼具油气运移和储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4.
查干凹陷是中生代的沉积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是主力生烃层段,扇三角洲环凹分布,但扇三角洲沉积粒度
粗、相变快、物性差,储层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针对有效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开展了沉积相、成岩作
用、储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扇三角洲不同相带储集物性差别较大,平原相砂砾岩杂基含量高、分选差,储层致
密;外前缘相岩石粒度偏细,水动力弱,泥质含量高,储层物性较差;扇三角洲内前缘分流河道微相岩石多为细砾岩、
粗砂岩,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成岩早期的钙质胶结作用对压实起到抑制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条件,碱性
沉积环境及其储层的成岩演化史有利于形成溶蚀孔隙。油气成藏具有扇三角洲前缘储-平原封堵-源内近距离运
移-构造背景控藏的特点。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优选乌力吉构造带重点解剖,在扇三角洲前缘钻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55.
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邮凹陷许庄、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化学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地层水成因及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许庄油田大气水间断性下渗,下渗深度可能达到2.5~3.0 km;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成因主要为沉积埋藏水,但越流模式不同;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大气水下渗淋滤淡化区、汇合越流浓缩区和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研究区南部真武大断裂长期活动,大气水下渗淡化地层水,矿化度较低,油气成藏-保存条件较差,而北部地层水明显受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的影响,矿化度较低;地层水在离心流运移过程中不断越流浓缩,矿化度逐渐增大,部分油气随地层水二次运移途中遇到合适的圈闭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中部汇合越流浓缩区为北部泥岩压实排出水和南部下渗大气水的共同指向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且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6.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究地层水总矿化度对测井响应特征及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应用测井理论及方法,通过对三肇凹陷徐家围子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地层水总矿化度与测井响应特征、地层流体性质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地层水矿化度与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与自然电位曲线偏移幅度正相关、与地层电阻率呈反比、与油层产能负相关、反映流体性质,为渗透性地层识别、油水层划分提供理论依据;为低阻潜力油层的发掘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是近些年野外采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震采集模拟软件,充分利用探区已有的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模拟采集,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辅助野外地震施工设计,形成了从基本参数的设计论证,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到地震模型的模拟采集等一套完整的地震数据采集论证体系。在福山凹陷博厚-皇桐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中充分运用SED技术进行基本参数的设计与论证,优选了12线3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在保持主测线方向覆盖优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宽方位角激发接收,有利于压制侧面和散射干扰及提高静校正耦合效果,近、中、远炮检距分布均匀,有利于速度分析。以合理的覆盖次数和相对较少的设计炮数,节约了勘探成本,实现了地震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9.
辽河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裂谷盆地,东部凹陷是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发育大量火山岩。通过对东部凹陷测得的28个火山岩样品K-Ar年龄数据,结合区域火山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比前人曾发表的K-Ar年龄数据,将本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房身泡、沙三、沙一和东营4个时期,始于65Ma,并在42~38Ma和32~25Ma经历2个活动高峰期。这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乃至中国东部新生代裂谷活动研究,增加了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0.
采用“权重”评价法对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进行了储层评价。首先选择参与储层综合评价的参数—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泥质含量等,然后按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接下来,在确定各类参数的权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各小层综合权衡评价分数,最后,确定储层的类别。评价结果:Ⅰ类油层组有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第五小层,Ⅱ类油层组有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第一、二、三和四小层。同时,采用容积法对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进行了储量计算,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