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针对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人物画教学长期以来轻传统临摹而造成中国画人物画基础教学轻重易位的现象。从尊重中国绘画习画法的规律出发,就中国画传统临摹教学的规范化、体系化提出三点设想:(1)增加传统人物画临摹深深时;(2)构筑临摹教材规范化、体系化的基本框架;(3)促使临摹教师专业化。确立以临摹教学为“龙头”带动素描、速写、默写及国画写生和创作教学,构成“一条龙”系统。  相似文献   
42.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我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了重要的论述,并形成了各自关于“三农“的思想,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三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果洛地处黄河源头,是一个藏民族聚居区。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但是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都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部落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果洛解放前夕,这里仍处于封建部落割据状态。因为这些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区的独特性,果洛历史上从来没有编修过地方志,也没有“盛世修志”之说。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历代妇女感时讽政诗做了归纳和评述 ,认为从内容上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诗篇 ;二是誓死殉节 ,义不受辱 ;三是抨击时政 ,反映社会动荡、人民流离的诗篇 ;四是争女权、驱鞑虏 ,闪耀着巾帼女侠豪迈激情的诗篇。说明古代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并不逊于男性 ,她们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具备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45.
南诏以来,大理古城的名称变更较多,记述复杂.本文从历代记录的汉字词形分类入手,相互参证,尤其对“咩“、“阳“、“苴“、“咩“等字词作了详尽考证,认为这是当地白语,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可备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6.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书写性"是由中国传统审美与文化而孕育并产生出来的绘画言语与技法形式,它贯通了中国形而上的"气"、"道"、"形"、"意"、"韵"等思维方式,并以形而下的"骨法用笔"、"线面结合"等笔墨线条与笔墨效果呈现,追求笔墨的文化内涵,营造一种尚意的自然境界。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书写性"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笔墨语言与技法的体现,是诗歌的境界、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并能激发人们共性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7.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突破了传统审美模式统一、单调和程式的局限,而处于一种兼容开放的状态,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全新创作语言.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大方面来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语言的拓展与创新,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48.
"文革"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笔墨越来越依附于对结构的表达,并成为一种新的造型因素;色彩也越来越光滑红润,突破了以往文人画的创作模式,扩大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范围。同时,画家为适应时代主题,以新的表现因素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强调线条对质感、量感、立体感、空间感的表达,注重对整个画面情节的描叙。  相似文献   
49.
大理如诗,诗颂大理。走进大理,不可不读大理的古诗;读通大理,更不可不读大理的古诗。大理白族自治州老干部诗书画协会通过对大理范围内的历代诗词进行抢救性地发掘、收集、整理并编辑出版了《大理历代诗词选》(上下册),该套书的出版为承传国粹,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宣传大理、研究大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0.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是北宋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纵观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一部"得失史",也是一部"资政史"。后人编写前人的历史归宿在于"前车之鉴",批判和继承,调整有关政治制度,趋利避害,更好地利于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