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邵大箴 《世界知识》2014,(7):80-80,F0003
<正>吴山明走南闯北,深入群众,认真体察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与思想感情,研究他们的形象特征,以平视的态度描写他们的形象。所谓"平视",就是既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也不是一味美化或理想化的"仰视",而是以仁爱之心写人们平实质朴的人性之美。发现和捕捉普通人具有的真实美感,深刻于平凡之中,是吴山明写生人物画的重要特点。他说:"对艺术家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应  相似文献   
32.
妇女以自身生活为题材的诗词作品,大多属于闺思闺怨这一类,它们数量众多,质量较高,是历代妇女作品中的姣姣者。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抒发独守空闺的思念与哀怨之情;第二类是揭示宫廷生活的压抑和争斗;第三类是表现妓女的生活境遇和情感经历。从艺术上看其共同点是幽怨深情,委婉含蓄。其作品丰厚的情感内蕴和艺术成就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3.
相对传统水墨人物画讲究"书法用笔","意象造型"而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就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来言,一些画家依靠掌握的素描描绘能力,在创作过程中采取制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能在大型展览中获得评委和观众的肯定。我们应该分析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利与弊,并就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理念认真研究,以便于为当前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4.
追求畅神和趣味是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标准,意向表现,似与不似之间的神趣是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5.
李博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38-140
工笔人物画在当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画面语言丰富,主题内涵突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服饰的表达。本文试图从服饰如何在工笔人物画中表达来阐述,服饰是如何作为人物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物主题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36.
线描人物画是绘画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线描人物画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准确,对人物结构更加清楚,对人物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这可为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进校前水平有高低,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比较普遍和具备代表性的有:对以线造形的方法运用不够熟练和准确;由于过分追求线条本身而失去对整体画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37.
中国绘画以“澄怀观道”、“含道映物”来体现其美学思想,这就把艺术引向一个从形似到传神,从浓色艳彩到水墨玄色,从技术积累到精神修养的体道过程。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由“人”及“道”,最终达到“一”的心路历程。文章从形式、风格及修养三方面入手,对这一过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8.
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得到了广泛应用。色彩对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的影响越来越深。人们的色彩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于是当代画家对色彩应用愈加关注。色彩应用是时代的要求,是对中国画黑白双色一统天下几千年的继承和创新。特别在中国的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应用在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中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它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中国画传统艺术得到划时代的崭新的艺术升华。本文就现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9.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成熟最早的画种,历代人物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名作.如何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审美特征的人物画,必不可缺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意识观念因素、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0.
中国古代小说数量众多,历代史志小说家面貌庞杂而混乱。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历代史志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