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1979—2003年四期遥感图像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着重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和景观时空格局自特区设立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圳经济特区在1979—2003年总体表现出随城市化过程,景观时空格局复杂性程度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变化速率、强度和发展态势在4个行政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分异特征,其中盐田区、罗湖区较大景观结构变化,发生在1979-1990年,表现出上述区域城市化干扰程度较轻,特别是盐田区表现为受重干扰的次数较少;福田区表现出景观时空结构变化持续时间长、外始时间早的特点与特区总体景观结构变化特征较一致;南山区主要的变化主要发生在1990年以后。同时福田区和南山区表现出多次多段干扰的迹象,受城市化干扰程度巨大。4个行政区域由于规划发展目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2.
广东黑石顶森林生物量的三维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数字植被分布图,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ArcInfo的2种三维模型(TIN模型和Lattice模型)估算了该区的总生物量,并与二维尺度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纯针叶林的单位面积生物量一般低于200 Mg/hm2,成熟阔叶林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则高达460 Mg/hm2.在森林的总生物蓄积量估算方面,2种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约为810× 103Mg,其中占保护区总覆盖面积10%的纯针叶林,生物蓄积量约占总生物蓄积量的7%,占总面积50%的针阔混交林,生物蓄积量约占38%,而占总面积仅33%的阔叶林,生物蓄积量则占55%.二维尺度的计算结果较三维模型估算的约低12%.海拔梯度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蓄积量主要分布于海拔300~700m范围内,而单位面积生物量在海拔400~800 m处较高.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粤西黑石顶相近年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与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并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在16龄及24龄时物种多样性水平均较低,而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迅速增加并超过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在16龄及26龄时均达到较高水平.杉木林在16龄至24龄期间群落密度变化不大,始终稍低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始终以杉木占据优势,生物量与基面积逐渐积累增加.次生林在演替初期,群落密度远高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但随演替的进程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6龄到26龄的10a间优势种的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而生物量与基面积增加很少,群落演替发生迟滞.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次生林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杉木林最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4.
黑石顶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种间总体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chluter的方差检验法,在2种尺度下采用物种出现与否的二元数据及物种多度数据,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5个演替阶段种间联结动态进行了研究.同一尺度下采用2类数据进行测定,对测度结果表现出的差异所隐含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多物种间环境适应性相同时,为降低种间竞争强度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种间分离.研究结果显示,演替过程各个群落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在2个尺度下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或无关联;不同群落种间分离随正关联程度的增加而加大,表明植物群落可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多物种间的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25.
将深圳特区城市化过程划分为城市化初期、发展期、加速期和后期4个阶段,采用100、200和300 m3种不同尺度的网格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深圳湾地区基围、红树林和滩涂3种湿地景观类型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发展期阶段的基围处在中强度转移的很多,并集中在城市化速度最快的福田区,说明基围在发展期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大量的基围在该区域转化成建成区。从1989年开始,基围发生转入的网格比例很小,且强度较低。②红树林转移的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附近,其转入基本处于低转移强度。1989年至1998年间,红树林发生了高强度的转出。③滩涂的转移情况较为复杂,一方面体现在空间上转移范围的非连贯性,一方面体现在时间上转入转出的反复性,作为海岸交错的连接带,滩涂的转出基本沿着海岸带分布。围海造田等人为干扰使得滩涂等自然景观不断地向城市建成区等人工景观转移,深圳湾的海岸线逐渐向浅海延伸,海岸线的长度正在不断地缩减。④3种尺度分析都是建立在Jenks自然分类法基础上的转移强度网格,尺度的大小对四类转移强度的空间分布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一阶段同一目标景观的转移强度,会因为网格尺度的不同造成差异。总体上来讲,200 m的网格大小是本研究最适宜的研究尺度,因为它比300 m的尺度保留了尽可能多的景观信息量,同时又剔除了100 m尺度上的信息噪音。  相似文献   
26.
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纲要Ⅱ.竹林、灌丛与草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前的基础上,介绍了广东省植被的后3个植被型组,即竹林、灌丛与草丛,包括7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并列出了代表性的29个群系。  相似文献   
27.
以深圳特区各种类型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的样方调查,获得6种城市植被类型(郊野林、休闲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的植物组成比例,以占据各城市植被类型70%以上的63种优势植物作为基底数据,结合航片提取的各类型植被面积和PnET的气候模型,基于主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参数,推算出特区各种类型城市植被月、年及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深圳特区城市植被固碳释氧效应的强度按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特区6种类型城市植被类型中,位于深圳特区外围的郊野林具有最大的年固碳释氧总量,深圳的道路系统绿地有最大的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固碳释氧效应位居6种类型之末位。  相似文献   
28.
探讨了黑石顶地区中高级植被类型的划分,包括5个植被型10个群系:(1)暖性针叶林,包括马尾松群系、杉木群系、马尾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2)常绿阔叶林,包括阿丁枫+米椎+水栗-黄果厚壳桂群系、粘木+小叶胭脂群系、阿丁枫+米椎+水栗-苦竹群系、阿丁枫+网脉山龙眼群系;(3)暖性竹林,仅有万山爆竹林一个群系;(4)常绿阔叶灌丛,仅有桃金娘+岗松+鼠刺-芒草群系;(5)禾草草丛,仅有芒草+黑莎草群系.并借助有关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了比例尺为1:100 000的植被型、群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29.
计算植被生态学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提出了计算植被生态学这一新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及其面向算法的计算机技术支持新方案,认为数据结构和算法研究是其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提出了按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生态学中的作用对现代生态学分支学科进行分类的MC划分方法,该方法能反映计算植被生态学的学科地位,其分类效果优于景观生态学时空尺度划分方法和应用生态学应用性-基础性划分方法.按照数据采集、存贮、分析和显示的流程分析了计算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其主要支撑技术,认为计算植被生态学的建立有助于产生可被重复利用的生态学模型和算法,实现植被研究的计算机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0.
对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高桥镇核心区的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红树植物群落、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存在着季节差异,一些物种在不同季节数量有较大的变化.相同站位不同季节之间软体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并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季节、底质、潮位线和红树植物群落等是决定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量丰度比较法对广东德耀村红树林剖面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冬季受轻度污染,春、夏和秋季受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